1、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 2010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十八),号称“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大潮如约而至。因受天文、水位、淤泥以及风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此次潮水非常壮观,大约六十万游客拥挤在钱塘江两侧观看涌潮胜景。大潮日将近,海宁盐官、杭州萧山纷纷举行观潮节,迎接各地游客。早在一个月前,观潮楼座位已被预订一空,观潮棚的空位也所剩无几,三星级以上宾馆入住率达100%。由于观潮人数众多,旅游局提醒游客分散观潮,注意人身安全;为加强游客疏散工作,保证游客出行需求,交通管理部门还专门增加了公交车班次,缩短发车时间。
材料二:
? 钱塘江口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千米,往西江面骤缩,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千米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蔚为壮观。
材料三:
下图为杭州湾示意图。
(1)海宁潮,俗称钱江潮,以“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观赏钱塘潮必需____。(填字母)
A.选择观赏位置
B.把握观赏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
D.融入真情实感
(2)图中城镇________观赏钱塘潮的位置最佳。观潮日可能会给景区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观潮日结束后,当地可能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问题。
(3)钱塘江潮潮头一般为1到2米,最高可达3米。在涌潮推进时,受“丁字坝”、凹岸的阻挡,将翻起高达10米的巨浪。由下游向上游推进的速度约每小时20千米,浩浩荡荡,势如破竹。最快时可以达10米/秒,相当于一个人需要百米跑世界纪录的速度才能逃过潮水的追击。因此,钱塘江潮水卷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假如你是一名安全防护人员,需要对游客做哪些方面的宣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盐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游客稀少、住房空置、旅游收入减少(任答2点)
(3)①要在规定的区域观潮;②如遇危险,要迅速向垂直于潮水前进方向的地势较高处撤离;③万一落水或被潮水击打,要尽量抓住身边的固定物,防止被潮水卷走;④有人出现险情时,要迅速采取救援措施并立即拨打110报警。(任答3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上图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旅游条件的分析评价。根据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判读气候,根据图例解答问题。该地: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 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定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折线路一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线路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旅游地理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全长854千米,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沿途保留了中国最早的邮电局、海关等众多旧址。目前, “滇越铁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下图为滇越铁路示意图。

(1)简述 “滇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优势。(6分)
(2)分析“滇越铁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优势:①旅游资源种类多。多样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②旅游资源数量多,集群程度高。
③游览价值高。悠久的历史,涉及中国、越南、法国三国文化背景;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俗风情的有机结合。(6分,每小点如果没有展开只给一半分)
(2)不利:地质构造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通达度不高;离经济发达地区远;地区接待能力有限。(4分,任答2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滇越铁路”主体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沿线经过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旅游资源种类多,有多样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沿途保留了中国最早的邮电局、海关等众多旧址,旅游资源数量多,而且这些旅游资源集群程度高,游览价值高。“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历史悠久,涉及中国、越南、法国三国文化背景,并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俗风情的有机结合。
(2)“滇越铁路” 主体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显著,多地下暗河,地质构造复杂,旅游安全度低。沿线经过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且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滇越铁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且交通通达度不高。“滇越铁路”沿线离经济发达地区远,市场距离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望夫石,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在游览长江三峡的望夫石时写下的著名诗篇。据此回答9-10题。
小题1:对望夫石的观赏应做到?
A.置身其中
B.特定位置观赏
C.至高点俯瞰
D.适当距离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