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A.③②① 地壳下沉 B.②①③ 地壳下沉 C.②①③ 流水侵蚀 D.②①③ 地壳抬升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景观的岩石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为岩浆岩。
【小题2】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不断侵蚀岩层,河谷越来越深,所以,发育过程为②①③,岩层受到侵蚀,地壳抬升。
考点:岩石的分类。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
C.冰川地貌
D.火山地貌
小题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为桂林山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漓江水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四绝”。其地貌为喀斯特地貌。
小题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的溶蚀、侵蚀及淀积沉淀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小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1.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并且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地形条件:东面、北面和西面都是山地,中间地势低平。
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沛。生物条件:本地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质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水文条件:气候上该地降水丰富,地形上三面环山,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比较丰富。
4.水对可溶性岩石间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所以我国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再加上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温带要高几倍,经土壤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就多。所以喀斯特地貌典型。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域图。
材料二:A城市10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
(1)试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汾河平原的成因。(4分)
(2)说明图中A城市降水较少的原因。(2分)
(3)请写出该时段影响A城市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判断依据。(4分)
参考答案:
(1)地壳下沉或岩层断裂陷落形成地堑,(2分) 流水的沉积作用。(2分)
(2)距海较远;(1分) 且太行山阻挡了夏季风。(1分)
(3)冷锋。(1分)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风力加大;(1分) 出现强降雨天气;(1分) 天气系统过境后与过境前相比,气温明显下降。(1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汾河平原和渭河平原都是地壳下沉或岩层断裂陷落形成的地堑,后经过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2)影响降水的因素一般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城市距海较远,太行山阻挡了夏季风,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所以降水较少。
(3)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城市风向西南风转为西北风,风力加大,出现强降雨天气,天气系统过境后与过境前相比,气温明显下降,所以据此可知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
考点:汾河平原的成因分析,降水原因,天气系统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中M国,有50多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造船厂,对外贸易发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右图,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2)说明甲半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3分)
(3)分析M国大力发展海运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1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1分),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1分),形成峡湾。
(2)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1分);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1分),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1分)。
(3)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本国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海运运费低,运量大;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造船业发达。(答出4点得4分)
本题解析:
(1)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峡湾地貌。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2)甲半岛地处较高纬度,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人口分布在东南部。东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M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3)从对外贸易对海运需求、多优良港湾、造船业发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对外贸易发达,海运需求量大;本国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海运运费低,运量大;海岸线曲折漫长,优良港湾多;造船业发达。
考点:地貌成因、人口分布、交通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通车仪式在西藏林芝地区波密至墨脱县80公里处举行,宣告中国最后一条未通公路的县正式通车。墨脱公路是在原墨脱简易道路的基础上整治改建而成,据悉该条公路新开挖不久,雨季期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病害频频发生。右图为墨脱地理位置图。根据材料和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墨脱境内资源丰富,主要有( )
①水能资源 ②森林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太阳能资源 ⑤地热能资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⑤
【小题2】西藏墨脱是世界上最北的热带植被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季风
C.地热
D.纬度
【小题3】藏南被称为“地质博物馆”,是由于其地处( )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B.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D.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夏季,西南季风沿河谷深入此地,降水较多,加上纬度低,热量丰富,森林茂密,森林资源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如雪山、峡谷等;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地热能资源丰富。因降水多,且位于河谷地带,大气中水汽充足,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小题2】从右图可以看出,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夏季,西南季风沿河谷深入此地,降水较多,而高大的山地阻挡了冬季风风对此地的影响,使得该地冬季温度较高,形成世界上最北的热带植被地区。
【小题3】西藏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两大板块在此碰撞挤压,形成消亡边界,地壳运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
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