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7 02:00:1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 ①昼夜的更替?②四季的更替?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小题2:图中P地 (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受电灯照亮的一半和暗的一半不断交替,会演示昼夜更替;同时,不同经线因光照时间不同,不同经线的地方规定不同的地方时,出现了地方时的差异。故选C。 小题2:P地位于由夜变昼的晨昏线上,属于晨线;因昼长夜短,所以6时以前日出。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题:
1.图中A在B的2.关于A、B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3.图中B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E.A、B区域图示面积相同,实际面积A区域比B区域大 F.A、B两区域实际面积相同 G.两图的比例尺相同 H.B图比例尺比A图小 I.季风水田农业 G.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参考答案:1. D 2. A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从南北方向判断,A、B都位于北半球,且B点纬度较A点高,故A点位于B点的南面。从东西方向判断,A点位于118°E--119°E;B点位于104°W--103°W,故从A点向东到B点跨经度约140°,为劣弧,故判断A点位于B点的西面。 2.图示AB两图跨经纬度相同,但由于A区域所在纬度较低,故纬线较长,而经线长度一致,故A区域表示的实际面积大于B区域,A正确;由于两图的实际范围不同,而图示范围一致,故比例尺不同;B区域的实际范围较A区域实际范围小,故比例尺较大。 3.结合B区域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北部地区,故为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掌握经纬网图上,方向判断的基本方法:分别利用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利用经度判断东西方向。②掌握经纬网图上,实际范围大小的比较。③掌握图幅相同,实际范围与比例尺的关系;④能结合经纬度进行世界区域定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北京时间,正确的是(?)? ①东八区区时? ②东经116度的地方时 ③东经120度的地方时? ④北京的地方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故选C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北京时间的意义,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某山地12月22日正午光照示意图”,遮蔽区即为阳光照射不到的区域。回答题。
 小题1: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南方,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北纬45°附近 B.南纬30°附近 C.北纬25°附近 D.南纬20°附近
|
小题2:若对山坡植被过度砍伐,该地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B.地下水位升高
C.暴雨时坡面水流速度减缓
D.冬季河流径流量一定增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南方且处于遮蔽区可推断出该区域位于南半球,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若该区域位于南纬20°附近的话则甲处为阳坡不符合题意,只能选B。
小题2:该地为山地,坡度陡。若过度破坏植被则会导致地表植被的蓄水能力下降、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寓以“某山地12月22日正午光照示意图”考查,学生需全面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方法】图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a.赤道.b.15°N地区;c.北回归线;d.40°N地区;e.北极圈;f.北圾;g.赤道;h.15°S地区;i.南回归线;j.40°S地区;k.南极圈;I.南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所给四幅河床剖面图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甲河(在北半球)平面示意图中沿EF断面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图示面对水流运动方向,北半球的运动物体将向右偏,故水流都向E岸冲刷,形成E岸陡,而F岸泥沙淤积严重,F岸较缓。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