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16.5° B.20° C.23.5° D.50°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判断。
小题1:根据图示四地的昼长变化幅度:昼长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高,故四地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④③②①,故C项正确。
小题2:根据④地的昼长变化幅度达24小时,故判断④位于极圈以内,故当地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而当地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冬至日(南极圈内)或夏至日(北极圈内);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40°,即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计算当地纬度为73.5°;则④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16.5°;
小题3:根据③地昼长变化幅度为6小时,故一年中昼长最长应为15小时,而最短为9小时,若③位于南半球,则6月22日前后,当地的昼长达到最短即9小时,则计算日落时间为16时30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2年8月23日12时,一架飞机从某机场(东经120度,北纬22度)起飞,沿纬线圈向东作环球航行,12小时后返回原地。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飞行过程中飞行员能观察到的日出日落次数是:
A.一次日出一次日落
B.两次日出一次日落
C.一次日出两次日落
D.只有一次日落
小题2:该飞机上的昼夜交替时间为:?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交替。
小题1:资料信息反映从12点起飞,则经过12小时,当地应经过了1次日落,且沿纬线绕地球一圈则应经过1次日出和1次日落,故选C项。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即12小时,飞机上,过了1次半的昼夜交替,计算昼夜交通周期为8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所示地区在南半球,弧线a为晨昏线,弧线b为纬线,a、b弧线分别相交于A、B两点,M、N为劣弧AB的中点,S为极点。据此回答23—24题。
小题1:当M点与S点重合时
A.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B.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
C.南极中山站正值科学考察最佳季节
D.塔里木河进人汛期
小题2:若N点所在经线为30°E,M与N重合,且与S之间距离最大时
A.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50°W,23°26?N
B.北京时间为6月22日6时
C.N地正午太阳高度不等于0
D.N地昼长为0小时或24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当M点与S点重合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为6月份;南极中山站正值科学考察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塔里木河进人汛期为北半球夏季。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M与N重合,且与S之间距离最大表示晨昏线和极圈相切,太阳直射点可能位于南回归线,也可能位于北回归线,所以直射点的位置无法确定,日期无法确定,N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为0°或者46°52′;N地昼长为0小时或24小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
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12月22
日,这位同学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α为: (?)
A.23?26?
B.46?24?
C.66?34?
D.63?2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根据直角三角形原理了解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α与当地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故计算12月22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得当日北京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6.5°,故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α为63.5°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水的运动》试题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