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若点A(0°,100°E)和点B(20°N,110°E)位于昏线上,此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0°。据此回答第下面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A、B点同位于昏线上可知,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由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0º,再一个知识点就是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数与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关系。可知,此时纬度大约等于70º的地方发生了极昼,故此时太阳直射20ºN,通过计算可知,位于28ºN的长沙正午太阳高度为82º。故D正确。
【小题2】如果地球不动的话,该飞机在12小时内绕地球一圈,故飞行员可看到1次日出、1次日落,如果飞机不动,只考虑地球运动,在12小时内该点要经过昏线1次,即看到1次日落,同时考虑这两种运动,可得出D项正确。
考点:考查地球运动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经纬的某部分,丙和乙在同一日期界线上,阴影部分为黑夜,且此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时一架军机正以每小时3300千米的超音速从甲地飞向位于正北方向45°N的丁地,降落在丁地机场时正好看到一轮红日落下。则此日丁地的昼长为( )
A.14小时
B.15小时
C.16小时
D.17小时
【小题2】若甲乙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在15°和30°之间,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 )
A.10°N,55°E
B.10°N,65°E
C.20°N,55°E
D.20°N,65°E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目及图中信息可知,甲丙为昏线,甲地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此时地方时为18点。甲丁经度相同,时刻相同。纬度相差45°,纬度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所以甲丁距离相差45x110千米,当飞机以每小时3300千米的超音速从甲地飞向丁地需要的时间为1.5小时。所以当飞机落地时候甲地、丁地的地方时为19点30分,此时恰好为丁地日落时间,地方时正午是12点,可以算出丁地昼长为15小时,B对。
【小题2】根据材料,此日出现极昼的最低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以求出直射点纬度是10°,C、D错。若甲乙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在15°和30°之间,甲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时刻是18点,与0点经线间隔6小时。丙乙为同一日期分界,所以丙乙时刻不为0点,丙乙只能为180°经线。所以甲地经度范围在150°E——165°E 之间。正午12点的经线范围是60°E——75°E之间。所以B对,A错。
考点:日照图基本知识,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直射点坐标。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中,AB、CD两线相交于O点,∠AOC小于45度。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若图中O为北极点,OB为晨线,且此时北京时间为10时,那么OD线可能
为( )
A.0°
B.45°E
C.45°W
D.120°E
【小题2】若图中AOC为地球某日期范围,且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则OD线可能
为( )
A.30°W
B.30°E
C.150°E
D.180°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依题意可知,OB线的地方时为6时,根据北京时间为10时可以推知OB线的经度为60°E,因此可以推知OD线可能为45°E。
【小题2】若图中AOC为地球某日期范围,说明OA、OC两条经线中有一条为180°经线,另一条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若OA为180°经线,则根据北京时间22时,可以推知OD线的地方时为12时,其经度可能为30°W;若OA为地方时24时的经线,则OC为180°经线,OD为0°经线。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如图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A点时的光照图”,A点是2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每格2分)
(1)C点位于B点的 方向,其地理坐标是 ,此日昼长是 小时。
(2)等值线①、②、③中,昼长最短的是 。
(3)AE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距离大约是 千米。
(4)若此时F点地方时为6时,在右上图中画出DAGBC线此日的昼长变化折线图。
参考答案:(1)正北 70°N,120°W 24
(2)③
(3)约6670千米
(4)折线图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1)根据等昼长线的分布,B点表示北极点,故C点位于B点的正北方向。根据A点的纬度为20°N,故C点纬度与A点纬度互余,为70°N,图示A点所在经线为正午12时,结合北京时间16时,计算为60°E,故C点的经度为120°W。图示C点出现极昼,故昼长为24小时。(2)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20°N,故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3)图示AE的距离为该圆的半径,故根据A点的太阳高度为90°,E圆弧的太阳高度为30°,则利于A点所在经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计算两地的纬度差为60°,故距离为60*111KM。(4)F点的地方时为6点反映该地位于赤道上,则D点昼长为12小时,GBC点出现极昼;有A点向G点昼长逐渐变长。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世界洋流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