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⑤比②的夜长变化幅度大 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C.④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D.自转线速度①地大于④地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理现象的描述方式是年均多少次,说明平均每年都发生。而且主要分布区域位置固定,在副热带地区,可以判断是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小题2: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加,⑤的纬度高于②的纬度,故而⑤比②的夜长变化幅度大。在12月到次年2月期间,直射点在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而北半球相反。①在北半球,昼长短于南半球的③地,故而日出时间较晚。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是:90°-纬度差;其中“纬度差”指所求地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在12月到次年2月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北半球的④和⑤两地“纬度差”变化相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①地小于④地。
小题3: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结合上面知识可知,当①所在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时,北半球是夏季,时间是7月。此时,②地被向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④地是夏季,水草丰美,动物不会大量向南迁徙。⑤处播种小麦的时间是秋季,类型是冬小麦。③处是秘鲁寒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等温线一直向北凸。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AB为昏线,A纬度为70°,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回答:
C点的经度是
A.90°E? B.150°E? C.165°E? D.90°W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
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参考答案:A? C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C点位于赤道上,且为18:00,所以选C。根据题意可知,这一天直射点在20°S,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AB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小题2: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宵节
小题3: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出现极夜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同学观测的起始日6:00日出,该日昼夜平分,而且是冬至前的昼夜平分日,所以起始日为秋分日,该同学从秋分开始进行观测,经历了冬至、春分、夏至,到第二年的秋分结束,正好持续了一年时间,12个月,故答案选D。
小题2: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同学观测的起始日6:00日出,该日昼夜平分,而且是冬至前的昼夜平分日,所以起始日为秋分日,图中a点处于从秋分至冬至过程中,而且位于秋分后很短的一段时间,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国庆节,故答案选C。
小题3: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同学观测的起始日6:00日出,该日昼夜平分,而且是冬至前的昼夜平分日,所以起始日为秋分日,b点位于春分日以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应为北半球的春季,此时日本春光明媚,答案A正确,北极出现极昼,答案B错误,春节一般发生在2月中上旬,故答案C错误,澳大利亚大部分处于热带和亚热带,而且此时应为秋季,不会出现冬雪纷飞现象,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落的景观,读图,完成问题。
若此刻丙地地方时是17:30,同时正好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2小时30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
B.飞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飞
C.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7:20
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20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和局部晨昏线的综合分析。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判断图示位于北半球,则从乙到甲地的最短航线应向北偏,且与自转方向相反,说明向西运动,故A、B错误;乙地与丙地位于同一经线上,故地方时相等,故到达甲地的乙地当地时间为20时,而甲地位于乙地西侧40°,故地方时较乙地晚2小时40分,故到达的甲地时间为17:20.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如图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光照图,完成:(10分)
(1)请判断ABC属晨线还是昏线?___________?。此时地球接近?(近或远)日点附近。
(2)此时A、B、C三点的地方时分别是:
A_____?点、B?点、C_____?点,北京时间
是?时。
(3)A、B、C、D、E五地此日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是___________?,
A、B、D、E四点自传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参考答案:(1)?晨线,?近。?
(2) A ?12:00 点,B ?6:00?点,C ?0或24:00 点?北京时间? 8:00?点。
(3) ?C > E > B > D > A??,? B > D > E > A?
(4) ?(23?26"S ,180?) ,??从南回归线(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