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被规划为贵州省出省水运通道,也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全国水运主通道。乌江航道(乌江渡至龚滩)建设工程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及黔南、北部的遵义、东北部的铜仁等地区。工程起点位于乌江上游乌江渡水电站,终点位于重庆境内的龚滩,航道全长406km,本次工程拟将其建设成四级航道,通航500t级单机动驳船,航道通过能力达到744.144万t以上,整治河段91.5km,整治滩险73个。
材料二:

材料三:贵州是我国冻雨天气灾害发生最多的省份,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初,贵州发生了严重的冻雨天气,这次冻雨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
(1)贵州乌江渡到龚滩原河段通航能力差,请简述原因。(8分)
(2)分析修建此航道工程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9分)
(3)试分析本次贵州冻雨天气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河道弯曲,多险滩;落差较大,流速快;水位季节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渗漏严重,河流水位低;流水下蚀严重,水面不宽阔,两岸地形陡峭(任答四点得8分)
(2)腹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资源开发);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需要;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对乌江水运的需要(改善交通条件);乌江水运有利于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任答三点得9分)
(3)进入冬季后,北方冷气团不断南下;受到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部上空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并长期控制贵州;云贵高原地势高,地面温度低;加之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补充,致使贵州省频繁出现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严重的冻雨天气。(任答三点得9分)
本题解析:
(1)河道平直、宽阔,河流水量大、水位高、水流平稳、水量季节变化小、不结冰等有利于河流的通航,在此基础上结合贵州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说明贵州乌江渡到重庆龚滩段通航条件差的原因。
(2)从水运的发展、交通条件对贵州的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乌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说明此航道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冻雨是发生在冬半年的天气现象,此次冻雨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原因要联系冬半年贵州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的时间长,降水的时间长,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势高,气温低,容易形成冻雨,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水汽含量大等方面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1—2题。

1.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
A.极密
B.密
C.中密
D.稀疏
2.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内蒙古和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中被开垦的草地和荒地总面积近200万公顷(其中开垦草地约120万公顷,开垦荒地约80万公顷),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为100万公顷。当地群众看到开垦后被撂荒的土地,心疼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时采用了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技术手段,发现上述地区10年中被撂荒的土地竟达开垦总面积的___________%。
(2)从气候的干湿状况分析,上述地区除三江平原属__________区外,其他地区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__区和_____________区,土地被撂荒的主要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土地被撂荒地区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多项选择) A、禁止刨草毁林,杜绝滥垦B、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C、筑沟开渠、进行合理灌溉D、引进耐碱作物,改良盐碱土E、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F、采用机械化耕作,禁止使用化肥农药G、退耕还牧,进行合理放牧
参考答案:(1)遥感(RS);50
(2)湿润;干旱;半干旱;过度开垦导致土地退化
(3)易产生沙尘暴天气;使空气悬浮颗粒物增加,空气质量下降(产生扬尘天气)
(4)AEG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的“三北”不包括下列哪个区域(?)
A.东北
B.华北
C.长江流域
D.西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三北地区距离长江流域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三北”不包括长江流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199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左图为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变化示意图,右图为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场高度变化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但从第3年开始,?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4分)
(2)三种放牧强度中,?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2分)
(3)材料二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技术或生物或管理)。(2分)
(4)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1)增加或上升(1分)?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2分)?重牧(1分)
(2)重牧(1分)?轻牧(1分)
(3)技术(2分)
(4)自然原因:干旱或降水少(1分)?人为原因:过度放牧(1分)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任答两点,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1可以看出,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增加或上升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从第3年开始,重牧区的物种 丰富度出现明显下降。(2)阅读图2可知,重牧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轻牧使草层高度增加。(3)材料2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技术手 段。(4)注意要从自然原因(降水量、蒸发量和风力等)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两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不同的放牧强度对草场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较分析即可,注意借鉴课本关于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