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2020-01-08 12:35:43 【

1、单选题  读图完成问题。
1.湿地被破坏后,表示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曲线、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的分别是2.下列关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E.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F.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G.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H.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湿地破坏后,气温年较差变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2.该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当地主要的湿地类型为沼泽地,三江平原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开发湿地,扩大耕地。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与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利用湿地的生态功能判断,并了解我国主要湿地的开发问题,还可结合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原因、湿地破坏的危害和治理等内容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宜万铁路通车仪式在湖北恩施火车站举行,随着恩施至宜昌东4806次列车徐徐开出车站,标志着我国地质条件最为复杂、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宜万线正式通车。这条被誉为中国“西南山区铁路艰险之大成者”的铁路,连接重庆万州与湖北宜昌,总投资225.7亿元,全长377公里,其桥隧比例高达74%,共有隧道159座,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
材料二:
宜万铁路示意图
(1)宜万铁路经过的鄂西山区多喀斯特地貌,请简述喀斯特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万铁路被誉为中“西南山区铁路艰险之大成者”,宜万铁路的每公里造价是青铁路2倍,请分析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宜万铁路开通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喀斯特地貌区,因为石灰岩广布,所以易被流水侵蚀和溶蚀,多溶洞和地下暗河。所以工程建设时应该尽量避开喀斯特地貌区,比如公路、铁路和水库大坝的建设,避免造成坍塌。
(2)①青藏铁路是单线设计,而宜万铁路是复线设计。②与青藏铁路需克服的高寒缺氧、常年冻土、脆弱的生态环境三大难题不同,宜万铁路的修建难在复杂的地质条上,桥隧比例高达74%;而位于青藏高原的青藏铁路地势相对平坦,多以路基为主。
(3)宜昌至万州铁路的通车运营,结束了长江流域沿江没有铁路贯通的历史,填补了陇海线和浙赣线之间700公里无横向铁路和鄂、渝、湘、黔边区无铁路的空白,为形成沪汉蓉快速通道、完善和优化我国铁路路网布局创造了条件,提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川渝地区东出外运能力,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三峡库区建设;对于加快消除城乡差距,造福沿线人民群众、增进沿线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2)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3)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参考答案:
(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2)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由材料和图可知该区域较为干旱、沙漠广布,而银川平原却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因此分析贺兰山的“守护”就主要从阻挡沙漠入侵和增加水量入手。
(2)结合区域图和景观图读出自贺兰山至黄河的地形地势有明显变化:山地→冲积扇→平原→黄河。农业类型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再结合因地制宜原则布局即可得出结论。
(3)打造农产品产业带涉及规模、质量与品牌,因此要考虑土地资源丰富程度、优越的自然条件、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回答下面三题。

小题1: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
B.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
C.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
D.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

小题2: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测不可信的是
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
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
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农牧结合区人口最多,人均耕地面积也最多,所以耕地总面积也最多。草甸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人均耕地面积差异不大,但草甸草原区明显比荒漠草原区人口多,所以耕地总面积要大于荒漠草原区.是正确选项。可以看出,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错弱,一旦利用不合理,即会发生水土流失,又会发生荒漠化。B、D错。在三个区中,荒漠草原区是水分条件最差的,生态也最脆弱,C错误。?
小题2: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D正确。该地特别是西部比较干旱,大气中水汽含量少,所以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同时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干旱区河流数量较少。所以,A、B正确,C错误。
小题3: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农牧业的协调,过度农耕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4分)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北某区域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示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棉花种植,成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花生长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但经测量,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千克,最低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15.48千克。
材料二?图示区域气候资料表

(1)描述图示区域耕地分布特征,并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14分)
(2)简析该区域在棉花生长早期广泛使用地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残留塑料地膜对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14分)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有水源的地方。(4分)
优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热量丰富(2分);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耕作(2分);灌溉便利(2分)
缺点:降水稀少(或水资源短缺)(2分);生态环境脆弱(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低温冻害等)(2分)
(2)(10分)地膜起到保温、保持水分、减轻风沙危害作用。(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残留地膜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优点: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缺点: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2)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土壤水分少,昼夜温差大,棉花生长早期使用地膜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保持水分的作用,西北地区沙漠分布广,大风天数多,地膜覆盖也可以减轻风沙危害。
危害:塑料地膜不透水,不透气,残留地膜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导致土壤污染、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最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