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 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农牧结合区人口最多,人均耕地面积也最多,所以耕地总面积也最多。草甸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人均耕地面积差异不大,但草甸草原区明显比荒漠草原区人口多,所以耕地总面积要大于荒漠草原区.是正确选项。可以看出,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比较错弱,一旦利用不合理,即会发生水土流失,又会发生荒漠化。B、D错。在三个区中,荒漠草原区是水分条件最差的,生态也最脆弱,C错误。?
小题2: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D正确。该地特别是西部比较干旱,大气中水汽含量少,所以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同时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干旱区河流数量较少。所以,A、B正确,C错误。
小题3:此地处于农牧过渡地带,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农牧业的协调,过度农耕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4分)根据材料和我国西北某区域略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示区域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优势农业——棉花种植,成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在棉花生长早期,为了促进棉花生长,广泛使用了塑料地膜。但经测量,连续种植地膜棉15年以上的棉田,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千克,最低13.8千克,平均每亩膜残留量15.48千克。
材料二?图示区域气候资料表
(1)描述图示区域耕地分布特征,并简要评价该区域发展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14分)
(2)简析该区域在棉花生长早期广泛使用地膜的主要原因,并指出残留塑料地膜对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14分)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有水源的地方。(4分)
优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高温,热量丰富(2分);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耕作(2分);灌溉便利(2分)
缺点:降水稀少(或水资源短缺)(2分);生态环境脆弱(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低温冻害等)(2分)
(2)(10分)地膜起到保温、保持水分、减轻风沙危害作用。(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残留地膜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等。(共6分,任答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分布广,农业活动主要分布在有水源出露的地方。这里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在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形成绿洲。所以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洪积—冲积平原上或有水源的地方。
优点: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夏季高温,热量丰富,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洪积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山麓地带水源较充足,灌溉便利。
缺点: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耕作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西北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2)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土壤水分少,昼夜温差大,棉花生长早期使用地膜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保持水分的作用,西北地区沙漠分布广,大风天数多,地膜覆盖也可以减轻风沙危害。
危害:塑料地膜不透水,不透气,残留地膜影响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导致土壤污染、土壤中生物多样性减少。最终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