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上海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限制工业发展
B.禁止外来人口迁入
C.控制中心区规模
D.拓宽交通道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已超过1300万,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上海努力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通过修建卫星城,开发新区,使人口分流,从而保护和改善城市中心区的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
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下面问题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2.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数量少
C.人口密度小
D.经济发展水平高
E.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F.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G.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H.耕地面积将进一步减少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对比四个选项:A、B、D是这两类国家(或地区)城市共有的特征。注意到美、加。澳等国皆是地广人稀的国度也可有助于获得正确答案。
2.四个选项皆有迷惑性,仔细比较,只有D最符合题意,如我国仿效美加等国城市扩容模式,势必造成城区扩大,占用郊区耕地。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回答问题。1.其中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2.三类城市中其服务范围最大的是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E.①
F.②
G.③
H.②和③
I.城市人口的数量
G.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用地规模
城市绿地面积
参考答案:1. B
2. A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故县和县级市数目应最多,其次为地级市,最少的是省会城市。
2.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故省会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该过快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水平不高
B.城市建设经验不足
C.人口素质不高
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地的城市化发展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故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应该过快。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和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化的关系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某城市社区在某年的人口(分年龄)移动状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哪种职业的人力资源2.从社区(分年龄)人口移动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哪个部分
A.医院看护工
B.高科技人才
C.建筑工人
D.幼师与小学教师
E.郊区
F.文化区
G.行政区
H.中心商务区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不同城市地域人口迁移特点的认识。根据图判断,该社区人口总量大幅增加,所以最应该增加公共服务类人力资源。A选项中医院看护工主要服务老年人,而该社区60岁以上人口数量在减少;高科技人才和建筑工人不属于公共服务类行业,排除B和C选项;0-14岁人口的大量增加,则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幼师与小学教师。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人口迁移图的理解。读图可知,该社区迁入最多的人口是25到44岁,而大于60岁的人口迁出多。选项A中郊区,因为该区域工厂多,房租较低,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通过某城市社区在某年的人口(分年龄)移动状况统计图,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做题过程中学生需结合图表解读,不同城市地域人口迁移特点来解答。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