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2020-01-08 13:06:41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回答小题。
 小题1:关于①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①线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B.①界线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①线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0℃ D.①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 小题2: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为200mm年降水量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②为季风界线,③为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C.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D.②为森林与非森林界线,③为年800毫米降水量界线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界线①主要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降水多在800mm以上,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故A项错误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甘蔗。 小题2:界线②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界线③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我国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故选B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我国主要的区域分界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分界线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E.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F.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G.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H.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的关键是恢复地表植被,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两方面,简述A、B形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要,简述当地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3)说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简述其主要优点。 (4)说明该地区乳畜业的分布特点;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大气环流条件:A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B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 下垫面状况:A地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使降水减少;B地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在迎风坡地带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同时,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使降水增多。 (2)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3)混合农业?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市场,饲料供应。
本题解析: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由于AB两地所处的位置不一样,A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同时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使降水减少。B地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B地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脉,在迎风坡地带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丰富;同时,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使降水增多。 由于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需要利用河流及地下水;同时要把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该地主要为混合农业。 由于市场比较广阔,饲料供应充足,所以发展了乳畜业。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江苏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解析:西气东输把西部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送往长三角地区,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利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能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掌握西气东输的主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从上海乘火车到西安,沿途依次经过的交通中心 A.南京、徐州、郑州、洛阳 B.南京、徐州、济南、兰州 C.合肥、武汉、郑州、兰州 D.杭州、南昌、商丘、郑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