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区域链发性 B.群发性和群聚性 C.渐发性 D.不可预测性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世界两大灾害带为:①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海啸;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②北纬环球自然灾害带 (20°N—50°N)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 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风暴潮;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该区域不是两大灾害带重叠处,A错;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的挤压消亡边界,BD错;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对。
小题2:几个地方在同时出现该种灾害,具有群发性和群聚性。
小题3:遥感技术监测通过摄像调查的方式,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应力释放过程,从空中是无法监测的。无法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测定地震震级和烈度是地震监测专门机构利用地震台站监测、地震地质调查研究、地球物理测量、地形变测量、地震史料分析等完成,BC错;灾害的损失通过遥感技术比较可以大致确定,最能确定的是火山灰的扩散,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根据图示:可以清晰看到公路一侧山体发生滑坡。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选项中,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
A.寒潮—霜冻—土壤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的关联性。霜冻与土壤盐碱化无因果关系;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酸雨不能导致臭氧层破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农业生产活动与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