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A.平衡功能
B.消费功能
C.分解功能
D.生产功能
2、单选题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图中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2.有关该区域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脉西临太平洋,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B.该山脉在近段时间内仍会不断升高
C.该山脉的形成明显削弱了西风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影响
D.该山脉的抬升,只会影响该地区的地表形态,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地理环境。
E.该山之东出现了荒漠景观,这是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的体现
F.该山西侧沿海的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G.图③中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上限比东坡低,这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温度远高于东坡有关
H.该山之东荒漠景观的成因和分布特征与亚欧大陆中部荒漠相同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的黑土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重利用、轻养护,肥力下降。
材料二:
?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使地下水中的盐分大量积聚到地表土壤中,形成大面积盐碱化土壤。 材料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
(1)人类对土地的耕作和经营,是否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请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否向土壤中多施肥,就能做到对土壤的用养结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题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1:“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中科院院士李吉均
材料2: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
(3)李吉均院士认为“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李院士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B图表示?。
(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砸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性,其表现有?。
5、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