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大气降水沉降 B.气流上升扩散 C.气流下沉辐散 D.风力加大吹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数值,北京10~13日的气温逐渐降低,所以气压变化应是逐渐升高。与四条曲线中的②曲线基本相符,B对。
【小题2】11日只有局部小雨,对霾消散影响不大,A错。气压升高,应是下沉气流,B错。气流下沉,不容易消散,C错。表中风力这两日最大,有利于霾消散,D对。
考点:气温与气压的关系,霾形成、消散的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判断题:1.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在甲处的气压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甲点位于300N附近
B.乙点位于30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是盛行西南风
E.北旱南涝
F.北涝南旱
G.南北皆旱
H.南北皆涝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据图中极锋倾斜方向可知,乙地位于极点,因为①是副热带吹来的暖湿气流;甲地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甲点位于300N附近,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①是盛行西南风,②是极地东风。
2.在甲处的气压势力强盛的年份,即副高较强的年份,我国锋面雨带向北移动速度变快,往往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北涝南旱。
考点:本题考查三圈环流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间接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极锋”向高纬度倾斜。(2)明确副高强弱对我国锋面雨带移动速度的影响。(3)明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速度的快慢对我国南北方降水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题2】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①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气温小于0度,是温带季风气候。②地全年高温,位于热带,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雨季之前有一热季,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③地位于亚热带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7月份有伏旱现象,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C对。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①是温带季风气候,仅分布在北半球,A对。②主要分布在雨林带的两侧,B错。③主要分布在纬度25°-35°的大陆东岸,C错。④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物产丰富,盛产( )
A.铜矿、小麦
B.苹果、锡矿
C.煤矿、葡萄
D.水稻、锡矿
【小题2】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与M地的气候特点最相符的是( )
【小题3】该地区地壳活动剧烈,其成因得图示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从图中经纬度上或者轮廓特征可知图示地区为中南半岛,主要物产是水稻、锡矿和热带经济作物。
【小题2】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小题3】该地区地壳活动剧烈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而形成的。
考点:以区域定位为载体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20°N纬线的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海域①、③分别是 ( )
A.太平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印度洋
【小题2】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炎热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热带沙漠气候
D.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世界海洋与陆地的基本分布状况可知,20°N纬线穿过的海洋有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等三大洋,其中印度洋被亚洲南部的三大半岛分隔开,穿过的太平洋与大西洋面积广阔,之间有墨西哥高原,太平洋位于其西侧,大西洋位于其东侧,故选项C正确。
【小题2】理解题意,注意审题,把握住关键词“气候特征”。由图可知④、⑤、⑥分别为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上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