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西岸各月平均气温低于东岸主要是由于洋流的影响 B.西部自沿岸向内陆气温递减较快是由于大陆性明显增强 C.5月~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由于东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11月~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由于西岸位于信风背风坡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大陆降水和气温都是在大陆的东岸较高,大陆的西岸较低,而且西岸的落差很大。说明该大陆的西岸有狭长的山脉。结合大陆的纬度跨度约为16°,以及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的值分析,该地应为南美大陆,纬度可能是36ºS。
【小题2】西岸各月平均气温低于东岸主要是由于西岸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
考点: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世界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小题2】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首先根据图中的经度变化规律,判断该图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①位于北美洲,因此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不正确,故A错误。根据经纬度判断②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故B错误。③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相同,故C错误。根据经纬度判断④位于太平洋,且在低纬度,属热带地区,故D正确。
【小题2】④位于太平洋,且在低纬度,属热带地区,在此处发育的台风自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副热带高气压的外围地区,高压四周的气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会对台风的移动方向产生影响,使其方向发生偏转。
考点:该题考查气旋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东亚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甲地气压值为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示季节,乙地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乙丙两地风力更大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未来48小时内,丙地将经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据图,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6分)
(5)当日丁地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据图,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参考答案:(15分)
(1)995<P<1000(2分)
(2)温和少雨(1分)
(3)乙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分)
(4)此时,丙地受暖气团控制(1分),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1分);
当受锋面(冷锋)影响时(1分),气温降低,出现大风,雨雪天气(1分);
锋面过后,丙地受冷气团控制(1分),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1分)。
(5)距沙源地近;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有大风(3分)【后两点简单写晴朗、大风,而没有对等压线的分析建议不给分】
本题解析:
(1)由图可知等压线之间差值为5HPa,而甲处闭合的等压线上出现了锋面,故甲为低压中心,由此可知甲外围相邻的等压线值为1000,故甲气压值为(995,1000)。
(2)图中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故为北半球的冬季,而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冬季应为温和少雨。
(3)风力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由图可知乙地比丙地等压线更密集,故乙地风力更大。
(4)由图可知丙地此时位于冷锋锋前,故未来48小时内,其天气变化过程应是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5)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要从沙源、风力、降水、地表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来答题。
考点:等压线的判读,季节的判断,天气变化过程的描述及沙尘天气原因的考察。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图”,①一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1—2题。
[? ]
[? ]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