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内部是圈层结构。据此回答各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E.岩石圈的一部分为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
F.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G.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互不相干
H.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的研究手段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①?②?③1.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2.此日昼长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③①②
E.①②③
F.②①③
G.③②①
H.③①②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正午太阳的方向可知三地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纬度越低;根据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可知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③②①。故选C。
2.因三地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所以冬至日纬度越高昼越长,其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③②①,那么昼长的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序是①②③。故选A。
考点:地球运动的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在2011年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2.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这是因为两者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自转周期相近
E.有相近的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F.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G.有相近的体积和质量
H.有岩石、土壤和大量液态水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1.根据材料反映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最接近。
2.形成生命的最基本条件即三大金锁链条件: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火星与太阳的距离也较适宜,且自转周期与地球最接近,故可能形成适宜的温度。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漠河北极村(53.5°N,?124°E)是位于中国最北部的一个边陲小村,素有“北极村”之称。图下是与漠河同纬度地区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该日漠河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是3.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26′N,116°E
B.23°26′S,116°W
C.23°26′N,64°W
D.23°26′S,64°E
E.3时16分
F.3时32分
G.8时16分
H.8时32分
I.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G.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北京昼长渐长
赤道上正午物体影长最短
参考答案:1. A
2. A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经纬网分布规律,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为1160E,最大太阳高度为60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900-│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600=900-│53.50±太阳直射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3.50N,A对。

2.日出11°W,日落117°W,白昼相差经度2540,昼长16小时56分钟,日出3:32分,漠河为124°E,北京时间用的是120°E地方时,相差4°,相差16分钟。漠河日出3:16,A对。
3.太阳直射23°26′N,北极地区出现极昼,A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较慢(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B错;北京昼长最长,C错;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时,赤道正午物体影长最短,D错。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地方时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
A.地壳
B.上地幔顶部
C.上地幔上部
D.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