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岩石圈的下界在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位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太阳运动路径,此地纬度是

A.23°26′N
B.50°N
C.30°N
D.20°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地平圈即地平线,根据题意和图确定地平圈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从太阳运行路径可分析出该地昼短夜长,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然后可计算出A.B选项一年中最小太阳高度应大于40°,B选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太阳高度应小于40°,故排除A.B.D项,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关于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可能原因的相关论述,不合理的是
A.地球上有液态水的存在
B.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恰好吸引了足够厚和适宜的空气组分
C.地球本身特别是地球表面地貌形态、水文条件等较为稳定,近几千万年以来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够保证有相对稳定的温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层和液态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三大金锁链条件,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E、F所代表的不连续面名称分别是:E F
(2)图中①②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① ②
(3)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球内部圈层名称是
③ ④ ⑤
(4)从图中可看出地震波的变化特征: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 ;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 纵波 。
参考答案:
(1)莫霍;古登堡
(2)横波;纵波
(3)地壳;地幔;地核
(4)增大;消失;下降
本题解析:
(1)读图,E、F所代表的不连续面名称分别是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横波在古登堡面附近消失,纵波可以穿过,图中①②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横波,纵波。
(3)地球内部圈层名称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4)图中,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增大。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下降。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征,地震波。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是南半球的一段纬线,M、N为某日的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MN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若M为45°,N为135°,则北京时间可能是2.若M点两侧日期不同,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2月21日8时
B.5月22日14时
C.7月23日2时
D.10月23日20时
E.2时
F.23时
G.12时
H.5时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的难度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高。因为MN的经度差为90°,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如果M为45°E,那么N就应该为45°W,与已知条件不符;如果M为45°W,那么N就应该为135°W,和已知条件符合,由此确定MN两点的经度,得到O点的经度90°W ;MN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说明O点位于MN的中间并位于南极圈以内。如果该地昼长夜短,MN弧就是夜弧,O点在夜弧的中间,时间是0点,北京时间就应该是14点,5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应该昼短夜长,因此B项错误;如果该地昼短夜长,MN就是昼弧,O点在昼弧的中间,时间是12点,北京时间就应该是2点,7月23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也与之符合,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2.O点是MN的中点,其时间为0点或12点,M点在O点以东45°的地方,时间是3点或15点,因为M点两侧的日期不同, 故M点为180°经线,如果180°经线是3点,则北京时间为前一天的23点,如果180°经线是15点,则北京时间为11点,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考点:本组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等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