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希腊罗德岛与北京纬度接近,自然带类型相同 B.巴西暖流与古巴沿岸洋流性质相同,流向相反 C.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均盛产乳肉产品和甘蔗 D.阿根廷和巴西的人口均集中分布于平原区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习近平主席拉美之行时间是7月13日-2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我国各地白昼缩短,黑夜增长,A错。阿根廷位于南半球,正值干季,热带草原草木枯黄,B错。希腊沿海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C错。地球向近日点靠近,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对。
【小题2】读图,希腊罗德岛与北京纬度接近,但自然带类型不同,A错。巴西暖流与古巴沿岸洋流性质相同,流向相反,B对。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均盛产乳肉产品,但阿根廷不盛产甘蔗,C错。阿根廷的人口均集中分布于平原区,巴西人口主要在高原区,D错。
考点:地球运动的特征,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20分)
(1)图中A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参与此作用的大气成分是空气分子和?。(4分)
(2)图中B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云层越?该作用越强。(4分)
(3)图中臭氧可以吸收?,主要分布在?层。(4分)
(4)图中二氧化碳、水汽、尘埃主要分布在?层,这些成分对?和 ?均有较强的吸收作用。(6分)
(5)综上所述,此图所示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4分)散射?细小尘埃
(2)(4分)反射?厚?
(3)(4分)太阳紫外线?平流?
(4)(6分)对流?太阳红外线?地面长波辐射?
(5)(2分)削弱
本题解析:
(1)读图,图中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以一个质点A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开,所以A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这些空气质点包括空气分子和空气中的微小尘埃。
(2)图中B所示太阳辐射被云层反射回大气上界,表示 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而且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就越强。?
(3)在平流层中22-27千米的高度,有一个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4)二氧化碳、水汽、尘埃主要分布在大气的对流层,这些成分主要是吸收波长较长的辐射,如太阳红外线辐射、地面长波辐射等。?
(5)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主要表现为保温效应。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8分)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______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区是_____ ___。
(2)A地经度是_____ 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
(4)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冬至(12月22日) (1分)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2分)
(2)180° 8(2分)
(3)60°E 20°S(2分)
(4)46°52′(1分)
本题解析:
(1)因AO为昏线,所以可判断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太阳直射20°S,那么其日期为冬至日前后。
(2)因图示O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其地方时为24时,那么A点所在经线为日界线,其经度为180°;因赤道地区夜长为12小时,所以图示相邻经线差为30°,时间差2小时,所以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0时,又因A点位于昏线上,所A地的日落时间为20小时,那么夜长为8小时。
(3)O点的地方时为24时,其经度为120°W,那么12时的经线为60°E,因此太阳的直射点位于60°E经线上。
(4)A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所以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其值为43°08′,所以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90°-43°08′= 46°52′。
考点:光照图、地球运动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图中的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部分,B点的地方时比A点早,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点。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用斜线表示出黑夜部分。
2.图中A、B、D三处,日出最早的是 处,D处昼长为 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是 月 , 时 分
4.图示当天,上海日出、日落的方位分别是 和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
参考答案: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1、绘图略
2、A 6
3、23º26′S,45ºE 12月22日 17时0分
4、东南 西南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局部晨昏线图和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1)由D点的地方时为15点,推出弧线BC为昏线;因为AC为赤道,所以连接AB的弧线为晨线。图中弧线AB以东、以南,弧线BC以西、以南部分为白天,剩余部分为黑夜。
(2)由(1)所得信息,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因为A、B、D三点位于北半球,冬至日,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因为A纬度最低,所以昼长最长,所以日出最早。D点地方时为15时且位于昏线上,可知15时为日落时间,由日落—日出=昼长,得到D处昼长为6小时。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纬度为23º26′S,45ºE为白天的中央,即为太阳直射经线。
(4)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上海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海南岛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若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25°N,67°E)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塔高与高塔正午影长的比值为P,则( )
A.冬至日P>1
B.冬至日P=1
C.夏至日P>1
D.全年P<1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内蒙古高原,距海远,降水量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B对。其他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地面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
【小题2】在巴基斯坦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65°,影长不为0,影长与塔高比值P不等于0;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7.5°,影长不为0,P>1;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1.5°,影长大于塔高,P<1。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能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水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