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的波长约为0、4-0、76微米,小于0、4微米为紫外区,大于0、76微米为红外区。下图为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波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红外线波长长,所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C区域震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并向大气排放会消耗臭氧,臭氧减少,吸收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波长短,所以A区域缩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a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A、B两点为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M、P为经线与晨昏线、纬线的交点。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如果M、P两点重合,且离北极点距离最大,c为东经120°,则下列叙述可能的是( )
A.北京刚好日出
B.上海市正处在上班高峰期
C.M点的夜长0小时
D.P点昼长12小时
【小题2】若一年之内,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 )
A.地轴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最大
B.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强盛
C.太原市可能秋高气爽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如果M、P两点重合,且离北极点距离最大,则说明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c可能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是可能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M点的夜长可能为0时。若c为东经120°,北京和上海可能为12点或0点;P点昼长可能为24小时或0小时。
【小题2】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应为两分日;地轴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最大时,应为两至日;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强盛,应为北半球的冬季。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区域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