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2020-01-08 15:10:04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图1示意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1完成1~2题。
 小题1:图1中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小题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丁地带的是 ①东北平原?②塔里木盆地 ? ③雅鲁藏布江谷地?④横断山区,红水河流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试说明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部门具有哪些特征? ?、??。 (2)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3)在上述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给转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主要影响: ? ?、?。
参考答案: (1)共性特征:技术含量低.需要劳动量大;污染较严重(答其中2点,2分) (2)劳动力价格提高(1分).土地价格提高(1分),导致当地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变小。 (3)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1分);带来环境污染(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东向西随降水的减少,植被由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图9为“新疆地区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新疆地区资源丰富,其主要的能源资源有?、?、?等。(3分) (2)为了将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输往东部地区,我国建设了??工程;简述该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环境意义?。(3分) (3) 图10为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 图10中适合新疆地区开发的新能源是 ?;简要分析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4分)
 (4)新疆地区煤炭探明储量170多亿吨,是我国重要的产煤区。为了减少煤炭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5)美国正积极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以玉米、小麦等原料),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目前转化率并不高。我国已经紧急叫停该项目,原因是?。(2分)
参考答案: (1)煤?石油?天然气 (2)西气东输 ?改善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 (3)太阳能?化石燃料中,石油比重下降,天然气比重上升;以核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比重上升 (4)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矿区实施耕地保护,对开采区进行复垦工作;加强回收,改变乱采滥挖现象,用科学方法开采 (5)我国人口多,粮食压力大,发展生物乙醇汽油可能导致粮食短缺;我国技术尚不成熟,转化率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江苏省可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24~25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区域 A.划分指标单一 B.界线十分明确 C.相互联系较少 D.内部差异较大
|
小题2:在江苏
A.①区域以第一产业为主
B.②区域城市规模小、密度大
C.③区域以劳力、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D.③区域资金、技术流向①②区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域的概念。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区划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界线具有过渡性。图中苏北、苏中、苏南的划分,区域界线明确,划分指标属于综合指标。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①为苏北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低;③地区为苏南地区,经济发达,资金、技术力量雄厚。③区域资金、技术流向①②区域。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