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①河出现春汛 B.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 C.③地小麦黄熟 D.④地一年中人影最短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区轮廓,山脉河流分布判断,图示区为我 国东北地区,图中经度应是130°E,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不适合冬小麦越冬,只能种植春小麦,D不符,选D。该地有混交林、针叶林、水稻分布。
【小题2】根据地轴北极的倾向,当北极靠近太阳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是春分附近,北半球是春季。①河出现春汛,A对。②地一年中气温最低值在冬季,B错。③地小麦黄熟在夏末,8月份,C错。④地一年中人影最短是夏至,D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不同季节的地理现象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F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E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MPN为晨昏线,其中MP是________线。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 __。
(3)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是_____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南 东南 21 (3分)
(2)晨 (23°26′S,45°E)(2分)
(3)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顺时针判断,图示位于南半球;从南北方向上看,P点距离南极点更近,故位于N点的南部;从东西方向上看,从N点看P点,与自转方向一致,故为向东。图示P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故时间为0时,E点和P点间隔45°,时间差为3小时,且位于P点西,所以E点的地方时为前一天的24-3=21时。
(2)图示MPN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顺着自转方向,经过MP,从夜半球即将变为昼半球,故为晨线,而顺着自转方向,经过PN即将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PN为昏线。据图可知:此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在23°26′S纬线上,又根据南半球被8等分,每等份间隔45°,太阳直射的经线喂喂昼半球的中间经线,据图结合经线递变规律可知为45°E。
(3)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 ]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环境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