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①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地势较低 ②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 ③以高原、平原为主 ④以山地、丘陵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岛东西两侧分别是山地迎风坡或背风坡,降水差异主要是大气环流、地形不同,①、②对。两侧洋流性质相同,③错。太阳辐射差异不大,④错。所以A对。
【小题2】该岛屿地形特征是中部地势高,东西两侧地势较低,①对,②错。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③对、④错。所以B对。
考点:不同区域气候类型差异及原因,影响气候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小题2: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
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小题3: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①地—水库大坝、②地—果林、③地—耕地、④地—水土保持林
B.①地—水土保持林、②地—耕地、③地—果林、 地—水库大坝
C.①—果林、②地—耕地、③地—水库大坝、④地一水土保持林
D.①—耕地、②地—水土保持林、③地—水库大坝、④地—果林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东北地区,该地区地广人稀,大农场生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小题2:东北地区由于长期的垦荒,且对黑土的“重利用,少养活”,故黑土流失严重,且长期的围垦导致沼泽减少,湿地退化。
小题3:①地在地势较缓的坡地上可以发展果林;②地地势平缓可以发展耕作业;③在河流峡谷出口处,是修建大坝的最优位置,既能保证水库有较大的库容,又能减少大坝修建的工程量;④地等高线非常密集,说明该地地势很陡,需建水土保持林。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要求:①根据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②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自然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③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地形起伏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题。
1.比较甲图与乙图的地理信息,判断2.关于甲、乙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3.近年来,对C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②地下水位上升 ③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④加剧土地盐碱化、荒漠化?⑤加剧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
A.甲图比例尺较大,范围较小
B.甲图比例尺较小,范围较大
C.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D.图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
E.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F.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G.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H.科技发达,政府支持
I.①②③
G.①②④
①③⑤
②④⑤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图是以20经度、纬度为比例尺,乙图是以10经度、纬度为比例尺。所以甲图甲图比例尺较小,乙图比例尺较大。图幅相同,比例尺大的实地范围小,比例尺小的实地范围大。A点位于巴西境内处于西半球,B点位于印度境内处于东半球,根据方位判断出A点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
2.巴西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海上交通便利。印度宽广的平原,低矮的高原使得印度耕地面积广阔成为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这些都是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
3.近年来对亚马孙流域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加剧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不利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通过地图判断出两区域的名称,巴西、印度。巴西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海上交通便利。印度宽广的平原,低矮的高原使得印度耕地面积广阔成为亚洲耕地面积最多的国家。这些都是两国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对亚马孙流域的掠夺式开发加剧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是世界上的五个岛屿,关于各图比例尺和表示范围的大小,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的比例尺最小
B.③图表示的比例尺最大
C.⑤图表示的范围最大
D.④图表示的范围最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②图表示的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③图实际范围最小,表示的比例尺最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比例尺的含义。
【方法技巧】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大小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③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实地范围
相同时
①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②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2.比例尺缩放
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突破归纳】图解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方法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下面各题。
【小题1】图中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B.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
C.受副高影响,7月河流流量全年最小
D.乙处位于山脊(分水岭)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四地枯水位和洪水位间的差距不同,根据常理可以判断,差距越大,坡度越缓,地形越平坦。
【小题2】瀑布的形成必须由河流出现,则A错误;图中的最高处在西北方向,为600~650米;副高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份出现伏旱天气,虽降水量小但不是全年最低;乙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是分水岭。
考点:坡度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一般为密陡疏缓。图中的洪水位和枯水位可以看成是两条等高线,即可得出答案。瀑布是在地势落差大且有河流经过的地方形成的,且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在瀑布的下方。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一般为4、5月份登陆,6月中旬到7月中旬到达江淮地区,形成梅雨,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开始南移,10月份基本退出中国大陆。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份受到副高的影响形成伏旱。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