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10分)

(1)填出图中各地区的温度带名称(2分)
A.??;B.?
C.??;D.?
E.?
(2)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C、D温度带之间的地理界线是?;图中A处自然带名称?.今年中俄两国关于黑瞎子岛边界最后的划定,该岛所在地处图中字母代表区域中?;图我国传统房屋处在图中哪个地区?;这种特色反映该地区?丰富;图中C温度带西部,主要生态问题是?.

(3)简述图中F地区气候点。(2分)
参考答案:(1)A.寒温带B.中温带C.暖温带D.亚热带E.热带
(2)秦岭;淮河;亚寒带针叶林带? B;荒漠化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读图回答:

(1)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中,绝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其原因主要是?。全世界有许多地区因水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地区。
(2)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岛国是?(填图上数字代号),该国位于?气候类型区,它也被列为最缺水国家之一的原因是?。
(3)上海所处的地理纬度虽然与许多最缺水国家相近,但从水资源数量而言,上海并不缺水,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地区受?环流的影响,然而现在上海却成为?性缺水城市。解决上海
的水资源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海水淡化? B防治水体污染,改善长江、太湖来水的水质
C节约用水,减少浪费? D大力开采地下水
参考答案:
(1)干旱?绝大部分国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下沉气流)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东北信风来自内陆?中东(或西亚、北非)
(2)④?热带雨林?地域狭小,缺乏径流,且需水量大
(3)季风?水质? B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长江能成为我国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原因是
[? ]
A.长江流域水污染较轻,浪费较少
B.长江干流长,流域面积广,是我国的丰水区
C.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D.长江流域人口较少,需水量不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相同的主要农作物为(?)
A.稻谷、棉花、淡水鱼
B.柑橘、棉花、稻谷
C.桑蚕、甘蔗、柑橘
D.稻谷、油菜籽、桑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淡水鱼不是农作物;棉花不是四川盆地的主要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不生产甘蔗。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都生产稻谷、油菜籽、桑蚕。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相同的主要农作物,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
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小题1: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甲、乙、丙三地区中,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地区,有利于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区的是??地区。
小题2: 甲乙两地区的钢铁工业均在全国占有较大的比重,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表格的有关信息,对比分析甲乙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并说明原因。
?
小题3: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阐述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
?
小题4: 近几年来,丙地区在全国主要产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门出现了“用工荒”,请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参考答案:
小题1: 乙?甲(2分)
小题2: 甲地区是属于原料主导型工业;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2分)
乙地区是属于市场主导型工业;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地区普通机械、电机、运输机械等产业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较大,市场广阔。(2分)
小题3: 地处沿海,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产业基础好;市场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国家政策的扶持等。(任答四点得4分)
小题4: 该产业在丙地区主要是以各类装配为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全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出现了“用工荒”现象。(2分)
策略: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工资待遇等。(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发展。
小题1:京津唐是我国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三角是我国南方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结合表格中甲乙丙的产业结构差异,判断甲为京津唐工业区;乙为长三角工业区;丙为珠三角工业区。
小题2:甲地区的钢铁工业靠近当地的铁矿和煤炭,为原料指向型;而乙地区资源、能源短缺,为市场指向型,且交通便利。
小题3:区位发展条件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没有共同优势的不分析)。
小题4:“用工荒”说明劳动力不足,主要从劳动力供应和需求方面分析。措施主要从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劳动力的数量要求,提高素质要求;实施产业转移,把用工量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