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⑤①②③④ D.③⑤①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①③具有层理构造,且③为石灰岩,可判断它们为沉积岩,②⑤从下向上穿插在各层理结构的岩层中,说明曾经发生岩浆活动,为岩浆岩,④为岩浆与石灰岩接触地带,石灰岩容易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产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因此C项正确。
【小题2】沉积岩中,位于底下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位于上面的岩层形成年代新,岩浆岩比穿插过的最上层的岩层形成时间晚,如图中②穿插过的最上层的岩层为①,②比①形成时间晚,但比穿插过的最上层岩层之上的岩层形成时间早,如图②比①之上的那黑色竖线所代表的岩层形成时间晚。因此B项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三大类岩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38.2°N、142°E)度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和核电站爆炸,导致14704人遇难 10969人失踪。据此回答题:1.北京(40°N、116°E)和宫城县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2.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3.宫城县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A.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宫城县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宫城县
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E.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F.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块的消亡边界
G.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H.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I.①
G.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 C
2. C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点外,处处相等;故北京与宫城的自转角速度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北京的自转线速度小于宫城。
2.结合世界地图判断,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即消亡边界。
3.根据图示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判断,②位于1月初;④位于7月初,则③应表示春分日,①表示秋分日,宫城地震发生于3月11日,最接近③位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板块运动和地球公转轨道图示的判读等内容。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基本规律。②掌握日本的板块位置;③能利用图示的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并以此推断全年的地球公转位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科罗拉多大峡谷穿过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水平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大峡谷地区的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岩。(2分)
(2)景观l中,①位置以 (答出具体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为主,②位置以 (答出具体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为主。(4分)
(3)根据景观2中石拱门的地貌特征,描述景观所在地的气候特征。(4分)
参考答案:
(1)沉积岩(2分)
(2)流水沉积(2分) 流水侵蚀(2分)
(3)降水稀少、干燥;气温日较差大(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并含有化石的为沉积岩。
(2)河流两侧为河流作用为主。河流两侧堆积的碎屑物质为沉积作用,而峡谷瀑布为流水侵蚀作用。故①为流水沉积作用,②为流水侵蚀作用。
(3)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考点:岩石分类;外力作用与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中四幅地形示意图分别是由下列四种作用形成的,下列四组数码排序与示意图(从左到右)相符的是?(?)
①风力侵蚀作用? ②流水侵蚀作用? ③流水溶蚀作用? ④冰川刨蚀作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地球运动的地理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