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水的运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 D.丙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据经纬度可判断为太平洋海域中低纬度环流,据逆时针可判断为南太平洋。甲洋流应为西风漂流,属于盛行西风影响下的风海流A错误,B正确;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受南极大陆的影响按性质属于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D错误。
【小题2】形成渔场的位置多为寒暖流交汇处或冷海水上升补偿流处,故D为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形成的秘鲁渔场的位置。D正确。
考点:考查洋流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6分)读图和阅读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而且不稳定。2007年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粮食不能自给。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
(1)(原创)受自然区位条件的影响,该地的主要农业类型是什么?平原地区旱作农业的生产特点有哪些?(6分)
(2)从我国上海以海运的形式运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到厄立特里亚,途中依次经过的重要海峡是哪两个?应选择什么季节出发最省时省力?为什么?(10分)
(3)至少列举两种厄立特里亚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10分)
参考答案:
(1)畜牧业(2分)
机械化程度不高,或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商品率也低(4分,任答对两点即可)。
(2)马六甲海峡(2分)、曼德海峡(2分)。冬季(2分)出发,借助季风洋流(2分)和盛行风向(2分),省时省力。
(3)问题: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荒漠化(4分,任答对两点即可)。
措施: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国际合作,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6分,任答对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该地降水少,大部分是半干旱、半湿润区。平原地区降水少,是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区降水较多,是热带草原气候,所以农业主要类型是畜牧业。根据材料,该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具有生产力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商品率也低的特点。
(2)该地位于红海沿岸,所以海运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和曼德海峡。冬季,途经海域受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影响,航行可以借助季风洋流和盛行风向,顺风顺水,省时省力。所以在冬季出发。
(3)根据前面降水分析,该国水资源匮乏。生产落后,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足,荒漠化严重。
针对水资源匮乏,可以在高原修建水库与水坝,实现雨水的季节调配。针对技术水平低,应该培养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喷灌与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国外投资,解决资金短缺困难等。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条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C—海陆间循环 ②? B—海陆间循环? ③B—陆地内循环? ④C—陆地内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小题2: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 )
①a—四川盆地多夜雨 ? ② 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③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④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岩石圈图,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应该是岩浆岩,B是另一种内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则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所以C应该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岩,C是与水循环关系最密切的岩石,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中的径流对地貌形态有塑造作用,故答案选D。
小题2:若乙为水汽输送,则甲是降水,丁是径流,丙是蒸发。a是地形对水汽输送的影响作用(迎风背风),而四川盆地多夜雨是热力环流现象;b是径流对岩石圈的作用,云贵高原多地下河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c是地形(海拔)对降水的影响作用,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就是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作用较弱,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d是地形对径流的影响,而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而不是地形对径流的影响。含义和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②③,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某湖泊面积2.8km2,海拔高度483m,图9表示湖泊水位变化。据此回答问题。1.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2.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E.气温
F.降水
G.海陆位置
H.季风环流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湖泊面积小,水位变化大,冬季枯竭。符合的是B项。
2.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影响因素是温带。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自然地理坏境的基本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若上图表示大洋环流,则图示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
A.北太平洋的中高纬度
B.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
C.南太平洋
D.北印度洋的冬半年
2、若上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①~④为水循环环节,甲、乙为下垫面,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为海洋、乙为陆地
B.④表示在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形成降水
C.人类对③环节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是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D.黄土高原的地貌、黄河三角洲的形成都与①环节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人口增长与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