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23°26′ B.43°08′ C.46°52′ D.90°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如图1阴影所示)。读图完成下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7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据比例算与6月22日差一个月的地方,纬度差7度左右,距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所以1.A
小题2:北京时间7月22日9点,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时区,差13小时,9-13=-4,说明是前一天,时间在退4小时就是20点。2.D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
小题2: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现在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
A.10、11、12月
B.11、12、1月
C.12、1、2月
D.1、2、3月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五天平均气温是划分四季的主要依据,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太阳辐射)、地表热力性质、地形地貌等,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域出现不同的季节,也就是气温差异大,因纬度(太阳辐射)和地表热力性质基本相同,那就是地形地貌的差异造成的。故选B。
小题2: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而地面热量来源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由于吸热、转换、传热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气温的变化要滞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北温带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是在12月,而气温最低在1月,而气候是依候平均气温来划分的,因此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认为冬季包含12、1、2月。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嫦娥二号”发射时,家在纽约(西五区)的小明于当地什么时间能观看到直播
A.后一日7时59分57秒
B.前一日7时59分57秒
C.当日5时59分57秒
D.当日7时59分57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北京时间(东八区)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纽约(西五区)时间是: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5+8)=当日5时59分57秒。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图》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