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有利于日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B.有利于转入国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 C.有利于转入国提高产业水平,防止环境污染 D.有利于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产业转移也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产业由耗能大、高投入的企业升级为高科技工业。
小题2: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对于发达国家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产业转移常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产业转移通过企业把产业迁入国和产业迁出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小题3: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产业迁出国或地区转移到产业迁入国或地区,引起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加。同时产业转移也伴随着资金的转移,造成本国资金的短缺,但从长远看,产业转移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产业转移的基本规律和对迁出国、迁入国的影响,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在内蒙古的经济版图上,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呼包鄂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新兴的鄂尔多斯市在丰富的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资源基础上工业迅速崛起。
材料二:呼包鄂附近区域图
参考答案:(1)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1分)?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1分)。
(2)黄河的灌溉水源(1分);土壤盐渍化(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大水漫灌(1分)
(3)接近黄河水源地;有煤炭、天然气、稀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路交通便利;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廉价;离京津唐市场距离近。(答对3点得3分)
(4)电力工业(1分);炼焦工业(1分);煤化学工业(1分)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生产联系,增强协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共同利用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任答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套平原及附近地区。
(1)利用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归纳:自东向西递减;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故从离海远近考虑受夏季风影响的差异。
(2)河套平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黄河的水源;而灌溉农业区可能由于不合理灌溉而会产生土地盐碱化问题。
(3)工业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4)考虑以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基础选择工业部门;并充分考虑工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工业协作。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
小题1:简述图示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2分)
小题2:制约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小题3:简要分析澜沧江流域的开发方向。(3分)
小题4: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势起伏明显,河流的落差大。(2分)
小题2:交通不便、资金缺乏、人口文化素质低。(任答两点,2分)
小题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国家间的陆水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任答3点,3分)
小题4:防治水土流失,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任答两点,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主要从河流流量大和河流落差大两方面分析。
小题2:澜沧江流域我国我国西南地区,沿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水平低,故不利于区域开发。
小题3:河流流域的开发方向可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从河流的水能、航运、灌溉、防洪和旅游等方面分析。
小题4:由于该河流流域所处地区地质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故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是河流综合开发中首要面临的困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并结合区域地理的实际环境特征分析,注意分析的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下图为“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和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但整个区域经济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
材料三?霍霍巴原产美国和墨西哥的“索诺拉荒漠”,地处北纬23°—北纬35°的亚热温带,多数分布在海拔600—1200米处,年降水量80—450毫米,年气温变幅介于—12℃—45℃之间。当温度降至—9℃时,尚不致遭受严重冻害。霍霍巴主要生长在排水良好,质地较粗,混有砾石和粘土的荒漠土壤上,夏季耐高温。很耐盐碱,没有严重病虫害。因其可能用于控制沙漠化延伸的作用而受到生态学家的瞩目。霍霍巴的种子含50﹪液体腊,用加热加压的提取,叫好好葩油。霍霍巴油最初印地人用作化妆,近代主要制造高级润滑油,广泛用于工业和宇航技术。
材料四?卡拉库姆沙漠是中亚地区大沙漠,突厥语意为“黑沙漠”。沙漠是沙垄广布。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1月平均气温-5-3℃;7月28—34℃。气温日较差达50℃。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可能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6倍。河流、湖泊稀少。部地区可供放牧。
(1)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中间低”的现象的原因。(6分)
(2)简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卡拉库姆沙漠能否引进霍霍巴。(8分)
参考答案:
(1)中部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缺乏,(2分)土地荒漠化现象突出,区域自然环境较差(2分),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条件差(2分),经济发展水平低。
(2)有利于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等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的西进战略,拓展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市场,对我国的外贸出口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更快发展。(任意三点得6分)
(3)能。(2分)卡拉库姆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原产地相似,(2分)引进霍霍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荒漠化进程(2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2分)。
本题解析:
(1)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市场、政策等。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部是中国西北部、中亚等地区,这些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多沙漠,交通运输不便,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2)考查经济带建设意义。本题考查的是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意义,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接壤,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考查分析材料能力。结合霍霍巴原产地的生长环境与用途与卡拉库姆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特点可以做出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