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1-16 06:39:50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华北某地区从2010年10月底至2011年1月底持续无有效降水,创自1971年以 来最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纪录。回答问题。 小题1:此次该地区长时间无有效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明显 B.温带气旋活动频繁 C.地势平坦,气流难以抬升 D.暖湿气流弱,空气水汽含量少
| 小题2:为减轻此类现象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开采地下水,增加城市用水量 B.发展滴灌、喷灌,节约农业用水 C.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D.加强科研建设,增强人工降水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华北地区。 小题1: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由于锋面雨带的活动而形成的锋面雨,北方地区长时间 降水少,说明南方暖湿气流势力弱,故容易形成南涝北旱。故选D项。 小题2:注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通过技术发展,改进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最佳途径。 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 …(? ) ①.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 ②.河湟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③.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 ④.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药用植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①茶园应是江南丘陵的特色,③制糖是典型的原料指向型的而原料主要是北方(黑吉蒙新)的甜菜和南方的甘蔗,这都不是渭河平原的特色。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干旱已经是世界性问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的示意图 (1)图中阴影部分的地形名称为?,这种地形的成因是?,属地球的?(内、外)力作用。 (2)图中河流干流流向?(南、北)方向,该地有丰富的?水,适合发展?农业。 (3)该地区较为丰富的新能源可能有?和?。 (4)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C.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5)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D.河流的综合整治
参考答案:(1)冲积扇,流水沉积,外。 (2)南,地下水,绿洲农业。 (3)太阳能?风能。 (4)B (5)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西部开发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10分)
 小题1:在西部开发的12个省、市、区中属直辖市的是?(简称);跨经度最大的是?(简称);临海的是?(简称)。 小题2:东、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共同特点是?所占比重最高,?所占比重最低。 小题3:东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明显差异是?,?, 这一差异说明?。 小题4: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参考答案: 小题1:渝?内蒙古?桂或黔 小题2:第二 产业?第一产业 小题3: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比西部地区高 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经济发达 小题4: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80年产业结构,②表示2006年产业结构),完成问题。
 小题1:1980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A.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B.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C.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 D.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
小题2: 与1980年相比,2006年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农业发展速度高于工业和服务业
B.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C.第三产业发展的最快
D.工业发展缓慢
小题3: 按照区域的发展阶段划分,2006年该区域处于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初期阶段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题1:注意三轴坐标的读图,以每条横坐标的圆点确定纵坐标,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故①表示第一产业比重40%,第二产业比重38%,第三产业比重22%。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②表示第一产业比重15%,第二产业比重58%,第三产业比重27%,故反映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小题3:结合上题结论,2006年该区域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故属于工业化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