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A.12月22日左右 B.1月22日左右 C.2月6日左右 D.3月6日左右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显示,M日该地物体影子较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之后影长变短,太阳高度变大,且此日位于11月8日后,可能为冬至日(12月22日),则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11月8日该地影长为0,说明太阳直射该地,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了大约12度,说明该地大约位于南纬12度左右。X为冬至日该地1米长的物体的影子长度。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此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78°,物体影长较短,最可能的是A。
【小题2】11月8日和N日该地物体影长为0,为太阳两次直射该地的时间,两次直射时间分别位于冬至日前后且关于冬至日对称,因此N日大约为2月6日左右。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7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 | 体积(m³) | 质量(kg) | 表面平均温度(℃) | 陨星撞击坑数量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 地球 | 1.083×1021 | 5.976×1024 | 15 | 可辨认的约170个 | 约365天 | 约24小时 |
| 月球 | 2.200×1019 | 7.349×1022 | 白天约130 夜晚约负180 | 直径大于1km的 约33000个 | 约27天 | 约27天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远比地球大,主要是月球表面大气稀薄,这样对月球保温效应差。由于月球质量、体积小,引力小,故月球表面大气稀薄。由于月球自转周长,会导致昼夜温差更大,故选C。
【小题2】若月球只公转不自转,对着太阳的一面为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为夜晚,月球上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故A、B错;由于月球自转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没有变化,故C错;地球上此时有机会看到不同的月面,故D对。
考点:月球相关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中A.B.C.D四点的节气(北半球)是A. B.
C. D. ;
(2)当地球位于C点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是 ,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地球公转至 点时,我国东部地区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
(4)从D到A太阳直射点将向 (南或北)移动,到A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 ;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2)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3)A
(4)北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A为夏至、B为秋分、C为冬至、D为春分。
(2)地球位于C点时,对应的节气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回归线太阳高度为90°,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北京昼短夜长。
(3)本题考查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4)D为春分,A为夏至,从D到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南半球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
点评: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等判断地球的节气“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考点:“二分二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小题2】当地该日( )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下高上低的大气结构有利于对流的对流,大气较稳定。读图可知,5时、20时出现逆温,大气稳定,12时、15时逆温消失。正确答案选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逆温从上而下逐渐消失也说明这一问题。气温日较差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各气温曲线之间的气温差判断,下部明显大于上部。正确答案选A。
【小题2】由日出时间5时推断日落时间为19时,并且知道这一天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正午地物的影子不会是年内最长,因为太阳高度越大地物影子越短。该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正午太阳不可能位于北方。北半球的夏半年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中纬度地区一定比海口的白昼长,因为海口的地理纬度大约是北纬20°,位于低纬度。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主要考查了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水的运动》高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