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120°E,20°N B.60°W,20°N C.120°E,23.5°N D.60°W,23. 5°N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M为纬线,甲为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由①飞往②,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先向北极点靠近为向东北飞,后远离北极点,向东南飞。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半球,切点甲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子夜太阳高度为0°,则甲地位于70°N,太阳直射20°N;甲乙位于同一条经线为120°E,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60°W。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 “地球公转示意图”和表“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MN表示 。(2分)
⑵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 、 。(2分)
⑶②位置的日期是 ,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 ,极昼现象出现在 极圈及其以内地区。(3分)
⑷9月5日至7日,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 ,正午太阳高度变 ;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 段(填字母)(3分)
参考答案:
(1)晨昏线 (2分)
(2)①③ (2分)
(3)6月22日 短 北 (3分)
(4)长 小 b(3分)
本题解析:
(1)MN表示昼夜分界线—晨昏线。
(2)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全球昼夜平分的是春分和秋分。
(3)②位置的日期是6月22日(夏至日),该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小值,极昼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
(4)9月5日至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b段。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公转。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日期中,临海白昼最长的是 ( )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达到全年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因此时间距6月22日越近,昼越长。B正确。
考点: 昼夜长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有人在某日12时(当地区时)从下图中的城市①乘火车前往城市②,于四天后的12时(当地区时)到达,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火车行驶的时间约为( )
A.92小时
B.96小时
C.100小时
D.104小时
【小题2】到达②的这一天,①、②两城的正午太阳高度约相差( )
A.16°
B.23°26′
C.4°
D.8°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小题1】结合经纬度位置①城市位于东四区,②城市位于0时区,故到达当地时间12时,而东四区时间较0时区早4个小时,即到达时间为东四区的16点,故行驶时间为4*24+4小时。
【小题2】由于①②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两侧递减,故①较②纬度高约8°,故正午太阳高度约相差8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a、b、c三个月份北半球各纬度夜长的分布规律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曲线出现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b曲线出现的机会一年只有一次
C.c曲线出现时,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
D.a、b、c三条曲线每年出现的次数相同
【小题2】下列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与上图表示月份对应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a曲线从赤道向北极夜长越来越短,北极点附近夜长为零,即北极点附近出现了极昼,所以,a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在远日点附近。c曲线反之,为北半球的冬季,b曲线全球昼夜平分为春分或秋分日。由于夜长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而直射点除在南北回归线停留一天外,其他地方均出现两次,所以a、b、c三条曲线每年出现的次数相同。
【小题2】结合上题,a表示北半球的夏季,北极附近是极昼,昼长24小时,南极附近是极夜,昼长为0小时。A、B、D错,C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农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