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1-16 06:59:57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题。
 小题1:从目前发现的海底矿产来看,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A.M处 B.N处 C.P处 D.Q处
| 小题2: N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A.锰结核 B.热液矿 C.石油、煤、天然气 D.砂矿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海底石油是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沉积岩及基岩中的矿产资源之一,一般位于大陆架处。图中M、N、P、Q四处M处于大陆架处,所以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M处 。故选A。 小题2: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N处是大洋洋盆,它是大洋底的主体部分,在洋盆处可发现锰结核。大洋中脊可发现热液矿,大陆架处多石油、天然气。故选A。 点评:本题以海底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海洋矿产的分布规律,难度较小。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矿物,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地区,海底热液矿分布在大洋中脊地带。解答时注意结合海底地形图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cm~20cm ,其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年降水量不断增加 B.厄尔尼诺现象的结果 C.地壳下降运动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区域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据此回答问题。1.在区域工业化的成长阶段,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有? ①区域内矿产资源日趋枯竭②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顿 ③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④区域经济发展达到空前规模2.下列关于我国工业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多数城市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②大多数城市处于区域成长阶段 ③少数城市处于转型阶段 ④我国没有处于再生阶段的工业城市3.在“再生阶段”,加工制造业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E.②③ F.①③ G.②④ H.①②③④ I.以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为主 G.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 以技术密集型为主 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参考答案:1. B 2. A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 1.②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是工业化衰退阶段的特征;错误;④区域经济发展达到空前的规模为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特征;错误。故选B项。 2.我国的工业城市大都处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但也有部分城市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或由工业化阶段向高效益综合发展的转型阶段。故选②③。 3.工业的再生阶段,即传统工业衰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世界气象组织报告称,由于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9月是188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9月。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 分析CO2的浓度变化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
参考答案:CO2 浓度升高,保温作用增强(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海面)温度升高,加快冰川融化,河流源头补给减少(6分);温度升高,蒸发量加大,河水减少(4分)。
本题解析:?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保温作用增强,使地面(海面)温度升高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对河流的影响是短期水量增加,长期河流干涸,因为:温度升高,冰川融化,补给减少;蒸发加剧,河水减少。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学生应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温度的变化会带来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 【规律技巧】全球变暖的判断技巧: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全球变暖会因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①不利: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有利: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植物的生产率。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①影响作物产量②影响种植制度 ③影响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 (2)对工业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增多,加快和干扰人体新陈代谢,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大气热量收支状况和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中放射线数值表示北京时间,同心圆数值表示太阳高度,热量值从外圆到圆心由小到大。读图回答问题。
1.该地位于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 D.准噶尔盆地 E.该地这一天大气热量亏损时间比热量盈余时间短 F.乙时刻到甲时刻大气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气温下降 G.甲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大气辐射最强 H.乙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逆温层可能最厚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中北京时间14点太阳高度最大,为正午时分,则该地经度为90°E,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白昼时间为12小时,则该地的地理纬度为45°N,所以该地位于准噶尔盆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该题热量收入曲线和支出曲线应该互换。根据图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的时间约为7小时,大部分时间处于热量亏损时间;乙时刻到甲时刻大气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气温下降。甲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为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大气辐射最弱;乙时刻大气热量收支相等,为午后,气温最高,对流运动最强,逆温现象最弱。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