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各地地震发生的时段 B.高概率区处于面向太平洋板块一侧 C.该国多火山、石林 D.东京未来30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日本当地时间2月17日8时6分地震,指东京时间即东9区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是0时区时间,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月16日23时6分,A错。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错。四川南充位于东7区,此时是2月17日6时6分,2月份是冬季,日出晚于6点,所以没有日出,C错。地震可能引发附近沿海受海啸威胁,D对。
【小题2】图示信息表示的是地震发生的概率,不能表示各地地震发生的时段,A错。根据图例可以判断,高概率区处于面向太平洋板块一侧,B对。该国多火山,但缺少石林分布,C错。该图可知东京未来30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分布情况,不是准确数据,D错。
考点:时间计算,地震相关知识,读图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9分)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乙处构造判断的依据是 。(4分)
(2)丙处的构造地貌是 ,其成因是 。(3分)
(3)若④岩层为含煤地层,乙丙丁三处,不能打到煤层的是 ,能进行露天开采的是 。(2分)
参考答案:
(1)断层(1分) 背斜(1分)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岩层向上拱起。(2分)
(2)向斜山(山岭)(1分)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2分)
(3)乙(1分) 丁(1分)
本题解析:
(1)因甲处有断裂,且岩层发生了上下位移,所以其地质构造是断层;乙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岩层向上拱起,所以可判断为断层。
(2)丙处的地势高于周围,岩层向下弯曲,所以可以判断为向斜山;其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3)因乙处的④岩层已经被外力侵蚀掉,所以在乙处不能打到煤层;因丁处的④岩层出露地表,所以可以对④岩层中的煤炭进行露天开采。
考点: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小题2: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大、地转偏向力、入海口潮差小有关,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选择A项。
小题2:乙为瀑布,瀑布的最终消失与侵蚀作用有关。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下列地理过程属于风化作用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岩石裂隙
B.烈日曝晒岩石破碎
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蘑菇
D.暴雨冲刷形成冲沟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空气及生物的作用和影响下所发生的破坏作用,称为风化作用。故A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景观奇特,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形成天柱山风景的岩石属于上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断裂——抬升
B.侵入——隆起——风化侵蚀
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干可知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常见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可知,在图中“三进一出”的是岩浆,即图中丁,三个箭头指向岩浆,一个箭头指出转化成甲,即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选项A正确。
【小题2】花岗岩的形成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而目前该区域形成的花岗岩峰丛地貌出露地表,说明该地曾经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表层岩体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使得花岗岩出露形成天柱峰等景观,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