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山谷、山岭 B.向斜、背斜 C.山岭、山谷 D.背斜、向斜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①处地势高,不会有泉水出来的;只有在断层处,因为有裂隙发育,泉水可能沿着缝隙出来,故C正确。
【小题2】①、④分别是向斜山、背斜谷。
考点:地质构造类型判读及其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岩、c是?岩、d是?岩。(3分)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阁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4分)
①?固结成岩
②?上升冷却凝固?
③?重熔再生?
④?变质作用
(3)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背斜或向斜);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4分)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上升或下降)。(1分)
(5)下图中的?图与上图中乙地的地貌成因相同。(2分)
参考答案:(1)岩浆(1分)?变质(1分)?沉积(1分)
(2)①D——上升冷却凝固;②——同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连对1条线得1分,共4分。)
(3)向斜(2分)?山岭(2分)
(4)上升(1分)
(5)C(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a、b由岩浆活动而生成,故判断为岩浆岩;d岩石在地势较低处,受外力作用而生成,故判断为沉积岩;c岩石在地下深处,由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作用而生成,故判断为变质岩。(2)结合上题结论,根据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生成岩浆的作用④为重熔再生,生成岩浆岩的①应表示冷凝作用;生成沉积岩的②应表示外力作用;生成变质岩的③应表示变质作用。(3)根据图示的岩层的变形特征判断,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图示地表形态中高周低,故判断为山岭。(4)图示丙处中间岩层相对两侧岩层相对上升。(5)图示乙地表示火山喷发,而选项中,A图表示岩层弯曲,为褶皱;B图华山属于地垒结构,C图富士山属于火山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并能利用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判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基本依据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板块名称:
④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两大板块间的边界属_______________(生长或消亡)边界。
(3)安第斯山脉是___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填写名称)。
(4)乙处是__________海,是____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__板块拉张形成的(填写名称)。
(5)甲处的高大山脉是由于?而形成的。
参考答案:(1)④印度洋板块?⑤美洲板块 ⑥南极洲板块
(2)消亡
(3)南极洲?美洲
(4)红?非洲?印度洋
(5)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抬升形成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字母A代表地形部位名称 ,(1分)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 米以上。(1分)
(2)李村在王村的 方向。(1分)
(3)在①一⑤中,可能有温泉出现的是 。(1分)
(4)D地区为 地形区,(1分)理由是 。(2分)
(5)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 ,(1分)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陡崖(1分) 50米(1分)
(2)东南 (1分)
(3)② (1分)
(4)盆地 (1分) 等高线接近闭合;河流由北、西、南三面向中部的干流汇集,表明中间低四周高(2分)
(5)P(1分);该河流经过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坡度小,河流落差小(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及地质剖面图的读图分析能力。A处的等高线重合,说明该地是陡崖。假设等高距为a,M与N之间等高线有b条,则(b+1)a>相对高度>(b-1)a,则计算出相对高度在50-150米,那么至少为50米。
(2)本题要注意图中已经给出的指向标,可知李村在王村的东南方向。
(3)温泉一般出现在断层的地方;①一⑤只有② 属于断层。
(4)D等高线接近闭合;河流由北、西、南三面向中部的干流汇集,表明中间低四周高,说明是盆地。
(5)PQ的流速比较,主要看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越缓。
考点:等值线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如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地貌在该区域分布较集中,该地貌及其成因是 ( )
A.天坑 流水溶蚀塌陷形成
B.火山口 火山活动形成
C.断块山 岩层断裂错动形成
D.陨石坑 陨石撞击形成
【小题2】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
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45米
B.55米
C.105米
D.125米
【小题3】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显示等高线数值由外向里减小,并且向内出现陡崖,由此可见该地貌为天坑;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可能是塌陷而成的。C正确。
【小题2】图中等高距为20米,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60至100米之间,则为安全起见,绳长应大于100米较合适。故C正确。
【小题3】在陡崖底部,由下向上拍摄即可,图中丁位置较合适。甲、乙与A处之间有脊线阻挡视线而不合适;丙位于天坑底部,且丙右侧为一“凸坡”而不能全程拍摄A处绳降过程。故D正确。
考点: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地形剖面图。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宇宙中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