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移动到赤道。北半球物体正午的影子朝北。但是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可能出现极夜现象,不能出现影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邢台(37?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3.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A.23°26ˊ
B.29°34ˊ
C.60°26ˊ
D.66°34ˊ
E.23°26ˊ
F.30°
G.46°52ˊ
H.60°
I.春分日
G.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参考答案:1. C
2. C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12月22日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ˊ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邢台正午太阳高度是29°34ˊ。读图可以分析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与(集热板和地面)夹角互余,所以夹角为60°26ˊ,C对。A 、B、D错。
2.冬至日,邢台正午太阳高度是最小29°34ˊ,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76°26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46°52ˊ。(集热板与地面)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所以夹角的变化幅度也是46°52ˊ,C对。A、B、D错。
3.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面与集热板的夹角最小,所以活动支架的高度最短,B对。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活动支架最长,D错。春分、秋分长度居中,A、C错。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城市中,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悉尼
B.新加坡
C.广州
D.北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结合选项中各个城市的纬度位置,判断悉尼距离南回归线纬度最近,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各城市的纬度位置即可解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北温带国家的春季一般是
A.1、2、3月
B.2、3、4、月
C.3、4、5月
D.4、5、6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四季的划分。北温带国家常用的四季划分为: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下题:
1.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2.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3.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香港(23°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a→c
B.b→d
C.d→e
D.c→e
E.越来越快
F.越来越慢
G.慢-快-慢
H.快-慢-快
I.低-高-低
G.高-低-高
低-高
高-低
参考答案:1. C
2. C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意义的综合运用。
1.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即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且昼长逐日递增,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为冬至到春分;符合图中d到e段。
2.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表示由夏至(6月22日)向秋分(9月23日)移动,而地球公转的规律远日点7月初最慢;近日点1月初最快。故从6月22日到7月初时,公转速度变快,从7月初到远日点时,公转速度减慢。
3.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表示春分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自直射点向两边递减;故从开始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当地,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之后由逐渐远离直射点,故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又变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