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2)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我国某能源基地示意图。
材料2:该能源基地某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该区主要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该区域工业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能源基地有哪些发展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2)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地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3)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
B.工业文明-原始社会-农业文明-现代文明
C.农业文明-原始社会-工业文明-现代文明
D.原始社会-农业文明-现代文明-工业文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环境人口容量由于诸多制约因素的变化而不确定,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可利用的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相对的环境人口容量也会增加。随着社会发展,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越复杂,其变化越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 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区荒
? 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酸雨的主要危害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参考答案:(1)水土流失(或生态破坏);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
(2)气候干早,风力作用强劲;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勤破坏
(3)工业排放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
? 农作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2为“我国某省人口变动的部分情况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能反映6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是2.1982年以来,图中②曲线开始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新出生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F.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G.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本省人口出现负增长
H.家庭婚育观念不断改变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变动可分为自然变动(人口的自然增长)、机械变动(人口的机械增长)和社会变动。我国某区域总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自然增长受生育政策、生育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和家庭等)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65岁的人口变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主要受人口的自然增长影响。城镇人口比重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根据题意可判断出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为:由于我国政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及自然灾害的影响1953年至1964年城市化水平降低且随后发展缓慢,故曲线①为城镇人口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婚育观念不断改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人口规模会越来越小故曲线②为家庭规模;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变大,故曲线③为老年人口比重;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大量人口迁入,导致人口猛增故曲线④为总人口。
1.据上述分析曲线③为老年人口比重,故选C
2.曲线②为家庭规模。A选项影响总人口和人口年龄结构;B选项可加快城市化进程。本省人口数从1990—2000年增长得快,主要是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该地大量人口迁入故C答案错。家庭婚育观念的改变,家庭人口规模会越来越小,所以选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城市化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居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
①?加强对人口、城市化等基础知识的把握;
要从多条曲线图中提取各要素变化的相关信息,再结合人口、城市化的有关知识综合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