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环境与环境问题》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2020-01-16 07:13:2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从2013年7月1日开始,北京市省PM2.5和能见度监测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当时预计10月1日起可向社会公布各市PM2.5和能见度监测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在冬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 A.扬尘 B.机动车排放 C.燃煤 D.建筑尘
| 小题2:人类面对PM2.5,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密切关注空气污染情况? ②污染重的天尽量少进行室外活动 ③多开窗通风 ④家中安装空气净化装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冬季我国北方?城市,如北?京位于采暖期,从图中可判读然煤占的比重大。 小题2:②污染重的天尽量少进行室外活动,对PM2.5几乎没什么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材料一? 72、S73。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四个监测点的编号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
| 样本数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S11
| 724
| 0.162
| 0.010
| 0.062
| S71
| 724
| 0.162
| 0.006
| 0.057
| S72
| 725
| 0.178
| 0.012
| 0.061
| S73
| 725
| 0.220
| 0.011
| 0.074
| 材料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临测点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其他
| S11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2.24
| S71
| 47.7
| 11.81
| 9.33
| 5.43
| 25.73
| 4.03
| S72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3.55
| S73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93
| 材料四? 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图(提示:东南风的风向角为135-165度)和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4分) (2)分析S11点的6~7月PM10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3分) (3)根据以上分析,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S71(1分)。原因:S71点生态环境保护好,植被覆盖率较高(1分);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1分),水域面积大(1分),因此PM10的月平均浓度较低,空气质量好。 (2)S11点6~7月的PM10浓度较低(1分)。因为6、7月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即由海洋吹向陆地,而S11点正好位于该城市的东南方向,此时由海洋吹来的风带走了大气中的一部分颗粒物,(1 分)且降水量较大(1分),故PM10的浓度较低。 (4)加强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1分);降低裸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1分),保护湿地(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18分)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 采样点环境状况
| PM2.5(?g/m3)
| 甲
| 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 140
| 乙
|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 160
| 丙
|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 70
| 丁
|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 170
| 戊
|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 340
| 小题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4分) 小题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 小题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4分) 小题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小题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小题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 小题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中采样点环境状况,可知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小题2:此题注意关键词“气象因素”的理解,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到风速、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小题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云雾、降水、气温、污染大气等方面,注意抓住关键词“大气环境”,不能回答其它方面的影响。 小题4:此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回答,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地理-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区域示意图。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参考答案: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2分);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2分)保护森林(2分) (2)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2分)。
本题解析: (1)水库A是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保护B城市的水源,就是保护水库A的生态环境。水库A周边有山地、耕地和居民点,因此山区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耕地地区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居民地主要是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等。 (2)C处为山地,在山坡上开辟采石场势必会破坏植被,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山体遭到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模式;进入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死亡率开始下降,则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传统型。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