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花岗石是侵入岩,岩浆岩的一种。右图中丁只能形成一种岩石,故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甲为沉积岩。故B正确。
【小题2】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图中1为冷却凝固作用,2为外力作用,3、4为重熔再生作用。故B正确。
考点: 物质大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天山大峡谷(图甲)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图乙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水侵蚀
【小题2】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不是洞穴,A错。风力侵蚀岩石应是整个峡谷两壁,不会只在底部,B错。该地岩石是沉积岩,可能是流水侵蚀导致底部形成洞穴,C对。该地位于内陆,离海洋远,D错。
【小题2】根据图文资料,该地岩石层理明显,有粗砂砾石,应是沉积岩。根据图乙中的箭头方向判断,丙是变质岩,甲丙可以相互转化,甲是沉积岩。丁可以形成乙,所以丁是岩浆,乙是岩浆岩。所以A对。
考点:区域地貌特征及成因,主要岩石类型及三类岩石的转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据图完成问题。
小题1:简图中表示变质作用过程的是
A.从岩浆到①
B.从①到②
C.从③到岩浆
D.从①②到③
小题2:图中数字②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小题1:图示岩浆生产的①表示岩浆岩;③表示由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而形成的变质岩;故②表示沉积岩,故从①②到③变质岩的生产过程都属于变质作用。
小题2:见上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U形的冰川谷
B、南沙群岛的形成
C 、我国长江三峡的形成
D、红海范围逐渐扩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_________过程,形成A_________岩,A受到_________作用形成B _________岩。
(2)A和B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③_________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_________岩。
(3)各类岩石在地下一定深度发生④_________作用,又成为新的_______。
(4)在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1)升冷却凝固 岩浆岩 外力作用 沉积岩
(2)变质作用 变质岩
(3)重熔再生 岩浆
(4)①③④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岩浆冷凝形成A岩浆岩,C在地壳内部,属于变质岩,B为沉积岩。指向A的为冷却凝固作用,指向B的为外力作用,指向C的为变质作用。所以,①为上升冷却凝固过程。A为岩浆岩,A受到外力作用形成B 沉积岩。
(2)结合上题,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③变质作用,形成C变质岩。
(3)最终形成岩浆的均为重熔再生作用,所以本题,各类岩石在地下一定深度发生④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4)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示意图中①③④分别代表岩浆喷发、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所以,它们都属于内力作用。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