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N处视野能覆盖整个区域 B.M处的海拔为200米 C.湖泊为咸水湖 D.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分析,F位于低压中心,E受低压槽影响, 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故选A项;狂风暴雨是台风影响下的天气,E、F位于我国中部,受台风影响小;风和日丽和天气闷热多受高压影响。
【小题2】要想视野覆盖整个区域,海拔最高(位于山峰),需没有阻碍物,N不在山峰;M处海拔可能为200或500米,该湖为洞庭湖,属于淡水湖;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考点:天气系统;区域自然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某月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此图表示 月季风图,A为 季风,B为 季风。
(2)盛行A季风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3)B季风的成因是 。
(4)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 。
参考答案:(1)7 东南 西南 3分
(2)高温多雨 1分
(3)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
(4)远日点 慢 昼长夜短 3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A位于东亚,图示可直接判读为东南季风;B位于南亚,图示可直接判读为西南季风。(2)东南季风来自较低纬度的海洋,故其性质高温多雨。(3)B为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其成因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夏季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则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下,而形成西南季风。(4)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球公转接近于远日点附近,则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和地球运动的相关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冬夏季风风向的差异和成因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只要能根据风向的差异判断不同的季节,并结合地球公转运动经过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大致时间即可判断公转速度、昼夜长短分布等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12 年 11 月 3 —— 5 日北京初雪,持续雨雪量达到 60 年一遇。 11 月4日凌晨,国家气象局对北京市西北部发布了暴风雪红色预警。下表是北京市 11 月 3 日至 6 日的天气情况(气温为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位:℃)据此完成下面问题。1.下列关于北京初雪时的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2.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 “雪后”受冷气团控制?
② “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 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④ “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3.下列关于北京市发布暴风雪红色预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冷锋
B.准静止锋
C.气旋
D.暖锋
E.①②
F.①③
G.②④
H.③④
I.灾害预警使用的技术依次是 GIS 一 GPS 一 RS
G.通过灾害预警可以准确了解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
该预警信息会对飞机起降、火车运行等产生重要影响
该预警信息会导致交通压力增大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表格天气情况可以知道,气温先下降后上升,天气先阴转雨后多云最后转晴,再结合题目“北京初雪时”,判断应该是冷锋。正确答案是A。
2.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晴朗天气,太阳辐射明显增强,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雪后”积雪融化要吸收出热量。正确答案是B。
3.灾害预警使用的技术依次是GPS一 RS 一 GIS;了解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应该是通过GIS技术分析;预警信息会使得各交通部门协调、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交通压力,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是天气系统及天气系统过境前、时、后的影响,地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材料:2012年2月以来欧亚大陆近期持续遭遇强冷空气天气,部分地区出现百年来最低气温。欧洲严寒天气已夺去两百余人的生命,中国内蒙古出现了-50.7℃的极端低温,日本雪灾迄今已致60多人遇难,韩国釜山创下1997年以来最低气温纪录。
(1)由材料可知极寒天气应是?(天气系统)造成的,过境后的天气为? 。
(2)在局部地区形成的自然灾害是?,通常在___________季和?____________季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1)冷锋;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寒潮?;冬季?;春季或深秋季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