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20-01-16 08:09:50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关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带大体上与经线平行伸展成条带状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温度条件影响,其次受水分条件影响 C.中纬地区从大陆滨海地区往内陆方向显示出各自然带的逐渐更替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比在南半球表现明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就是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这种分异规律是受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少,故此种分异规律不显著。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我国某山脉90°E附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1:M坡最有可能是( )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 小题2:N坡缺失云杉林带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D.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山脉位于90°E附近且基带为温带荒漠带,则必然位于我国新疆地区,该山海拔达5 000米以上,可能为天山。干旱区山地森林带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M坡有云杉林、而N坡无森林带,说明M坡水分条件较好,则M坡为迎风坡和阴坡(即北坡)。 小题2:依上题分析,N坡处于背风坡而水分条件较差,故无森林带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8分)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西部是较低的海岸山脉,东部是高峻连绵的安第斯山脉,两条山脉之间是狭长的纵谷;自然景观大致以30°S和40°S纬线为界,北部荒漠、中部硬叶林、南部阔叶林。根据智利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从智利北部到南部,在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影响智利南部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智利南部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8分) (2)智利是世界四大产鱼国之一,北部海域产量最高,其原因是_________。智利南部是智利重要的纸浆生产基地,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6分) (3)世界最大的地面天文学观测装置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查赫南多尔高原,海拔5000米,该地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天文观测点。简述该地适合天文观测的大气条件。(6分) (4)智利是世界主要的新鲜水果出口国,主要销往美国和欧洲,其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简述智利中部成为美国和欧洲新鲜优质水果供应地的自然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2分),热量(2分),西风带(2分);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 (2)(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饵料丰富(4分);原料(2分) (3)终年无雨(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变化比较稳定(气温年较差小),透明度高(大?气稀薄)。(每点2分,共6分) (4)①水果生长期内光热充足,②昼夜温差较大;③水分适宜;④与北半球季节相反;⑤病虫害少(周边独特的天然保护屏障)。(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 (1)读图,结合材料分析,从智利北部到南部,景观植被依次是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读图,智利南部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2)智利北部位于东南信风带影响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性大渔场,所以鱼产量高。南部纸浆生产是为了靠近原料产地,用林木作用生产的原料。 (3)读图,结合前面分析,智利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无雨或降水少,晴天多。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大气变化比较稳定,气温年较差小。位于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适宜天文观测。 (4)读图,智利中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水果生长期内光热充足,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水分适宜,灌溉水源充足。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便于反季节上市。周边有独特的天然保护屏障,病虫害少,水果品质质量好。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山地分布在 [? ] A、高原山地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沙漠气候区 D、温带大陆气候区 2、北坡比南坡 [? ] A、光照强 B、坡度陡 C、水分多 D、林地少 3、图^91考试网路 [? ] A、直达运输为主 B、沿线多喀斯特地貌 C、为青藏公路的一部分 D、沿线盛产甘蔗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
小题2:与上图中P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 )?

小题3:图中从Q至O的陆地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规律
A.经度地带性
B.垂直地带性
C.纬度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小题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P处放大后图判断,P处地貌呈扇形,在出山口处厚度大,离山口越远,沉积层厚度越小,所以是冲积扇地貌,B对。河漫滩是在河流沿岸,不是山麓地带形成,A错。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C错。有河流沉积堆积平原,没有侵蚀平原,D错。
小题2:读图,根据图中30°纬线附近洋流判断,该洋流是寒流,分布在大陆西岸。寒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所以图示区为南半球,图示河流位于30°-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分析,A图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选项A错。B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且夏季是1月份,说明位于南半球,所以B对。C图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选项C错。D图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D错。
小题3:图中从Q至O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被依次是常绿林、落叶林、针叶林,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对。A、C、D错。
小题4: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乙地,B对。读Q地放大图可知,甲地取水不便,四周多山峰,A错。丙地易发生洪水灾害,C错。丁地位于半岛上,取水不便,D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