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1-16 08:09:50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6~7题。
纬度
| 23°26′S
| 23°26′N
| 0°
| 40°S
| 40°N
| 雪线高度
| 5 800米
| 5 600米
| 4 800米
| 4 800米
| 4 000米
| 小题1: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 小题2: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同 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 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影响 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雪线分布。 小题1:雪线分布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温度,温度高则雪线高;二是降水量,降水量大则雪线低。南北回归线附近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故终年高温少雨,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故雪线高;而赤道地区为赤道低压控制,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雪线较低。 小题2:位于30°S~40°S可能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或地中海气候影响。故A项,若在地中海气候带内,则山麓植被与喜马拉雅山不同;错误。B项暖流气候的迎风坡一侧降水丰富,则冰川海拔较低;反之背风坡一侧降水少,冰川海拔较高;错误。C项山麓的气候可能是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正确。D项30°S~40°S内受西风漂流影响为寒流;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2010 年11 月7 日( 立冬) 我国大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 ~2题。
 1.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2.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 D.受台风登陆影响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反应纬度在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的地理事物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分布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故发育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符合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自然带表现为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A项中的“纬度变化方向”就是南北方向。故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④→⑤→⑥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①自然带为寒带苔原带 C、⑥自然带的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东侧山地地形有关 D、①②③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条件有关,与温度条件无关 2、在T2时期下列叙述不可信的是 [?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升高 B、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干旱 C、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D、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