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我国部分年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如表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2004-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叙述错误的是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应
①以煤炭为主,加大煤炭开发规模和数量?
②充分利用丰富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
③积极稳妥地发展核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A.石油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B.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C.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D.能源消费构成逐步优化
E.①②③
F.①②④
G.②③④
H.①③④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由表中2004-2008各数据变化可以判断,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石油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总量并没有减少;天然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水电、核电、风电、其他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错误的是A。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应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积极稳妥地发展核电、充分利用丰富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当前,虽然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的数量逐渐减少,迫切需要进行调整。所以A是错误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将下列序号填入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3分)
①工业化?②“三来一补”企业大量涌现?③城市化

(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城市群的规模。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条件。(4分)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原因(3分)
参考答案:(1)②①③(2)形成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临海,水陆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地处我国的南大门,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澳、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工业产业的转移。(3)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土地资源紧张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进行控制等;外需求减少。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水源和交通、国家政策都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3)注意该地关闭、停产、外迁的是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从影响珠三角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区位条件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照开发利用状况
B.可以把能源资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C.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源都是常规能源
D.新能源都来自地球外部
E.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F.太阳能是新能源
G.人类利用的较广泛
H.技术也较成熟
I.生物能、矿物能和水能
G.它们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源并不都是常规能源,如: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中的核能、地热等都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太阳能是新能源, 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利用的范围较小;生物能、矿物能和水能,它们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故选D。
考点:能源
点评:本题考查能源的种类及消费状况,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能源的种类及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题。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不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2.为尽快使山西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3.我国煤炭主产区煤炭外运主要采取输煤和输电相结合的形式。输电就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这种做法对当地的不利影响是
A.水资源
B.铁矿石
C.煤炭资源
D.水陆交通
E.对煤炭企业实行改造和整顿,以提高经济效益
F.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G.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H.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
I.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G.产业结构更加单一
当地就业机会减少
加重当地大气污染
参考答案:1. A
2. C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鲁尔区位于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且有多条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而山西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属于半湿润地区,且该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大,故水资源不足。
2.加快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应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科技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反映了在山西省的优化产业结构中,农业的比重应下降,故C项错误。
3.材料信息“输电就是将煤炭就地转化为电力,再通过电网输送”,而当地进行煤炭发电,会加大对当地的环境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中外传统工业区的比较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掌握鲁尔区发展和我国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基本信息,并结合传统工业的主要不利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如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E.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F.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G.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H.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
1.①时期劳动力主要从事狩猎采集,出现在人类社会的早期;④时期从事种植畜牧业的劳动力比重不断增大, 表示农业文明时期;②时期从事工业活动的就业比重较大, 表示工业文明时期;③时期知识劳动所占比重大,表示后工业化阶段。
2.②阶段表示工业文明时期,该阶段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尖锐,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