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回答题。 
 1.对图示大洋环流叙述正确的是2.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1.对图示大洋环流叙述正确的是2.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A.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
B.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
C.是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
D.是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E.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F.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G.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H.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盛行风向分布,可判断图示大洋环流的中心位于副热带高压带,故两侧风向都从高压指向低压带,结合风向的偏向判断,风向向左偏,故判断该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该题也可根据该大洋环流的分布,图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旋转,结合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判断,只有南半球中低纬环流和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呈逆时针,而结合图示环流南北两侧的风带分布可判断,该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
2.结合上题结论,②海岸洋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可判断为寒流,则降温减湿;④海岸洋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可判断为暖流,则增温增湿。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及洋流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世界大洋环流分布模式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洋流的流向判断寒暖流性质,结合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分布即可。注意画图分析可更直观。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判断题:
 1.图中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2.该气压系统出现在3.该气压中心形成的这一季节
1.图中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2.该气压系统出现在3.该气压中心形成的这一季节
A.①
B.②
C.③
D.④
E.澳大利亚大陆
F.印度半岛
G.南太平洋海域
H.西伯利亚
I.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
G.长江口盐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横渡北印度洋的海轮刚好顺风顺流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萎
 
	参考答案:1. B
2. B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纬度和等压线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北半球的气旋,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2.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此低压中心位于印度半岛。
3.当印度半岛为低压中心时,北半球为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长江口盐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如果自西向东横渡北印度洋,海轮是顺风顺流,如果自东向西横渡北印度洋,海轮是逆风逆流;阿根廷此时为冬季,潘帕斯草原牧草枯萎。
考点:主要考查了北半球的低压中心和季节。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压的判断和此季节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由图可以判定2.关于表中X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B.D点位于背风坡位置,降水量最少
C.B点至D点降水逐渐减少
D.山顶的C点和山麓的A点降水量大致相当
E.可能是福建武夷山
F.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G.海拔不可能超过2500米
H.源于X山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读图判断可排除A、B、C三项。
2.通过表1,可以总结出“中国由东南向西北内陆,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下降”的规律。东南地区较为湿润,绝对水汽量丰富。西北地区较为干燥,绝对水汽量不足。故表格数据显示X山的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明显低于其他各山脉,故判断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水汽含量少,故地形对其降水的影响变化小。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的基本信息:各点的海拔高度、降水量的差异、我国主要的山地降雨随高程递增率的变化规律等内容,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为亚洲东海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山地属于_______构造,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_______(地形),与此成因相似的我国名山有__________。
(3)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 ]
? A、暴雨、泥石流 
? B、火山喷发、地震 
? C、台风、海啸 
? D、洪涝、滑坡 
(4)甲处不宜修建隧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向斜;因受挤压力,槽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山地;泰山(庐山,华山)
(3)B
(4)若在此地挖隧道,易发生坍塌事故;且易遇到地下水,隧道顶部易漏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迎风坡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读下图回答各题。


焚风形成示意图?气温垂直递减率1.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其它处相比的变化及成因2.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④处气温比①大致高(℃)
A.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B.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C.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D.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E.3
F.9
G.12
H.7.5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水汽凝结需要释放热量,所以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其它处相比变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干绝热的变化为海拔每降低2000米,温度上升15℃,则山脚的温度为22.5℃。所以④处气温比①大致高7.5℃。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