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3日的日出前后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为锋面气旋天气,雨区是冷锋后暖锋前;由图示甲地在锋面位置变化来看,锋面由北向南移动,是北半球的冷锋。选A正确。
【小题2】4月11日甲地处在锋面前,由暖气团控制,气温高;在12日处于雨区中,气温下降;13日甲地处于冷锋后,天气转晴,由冷气团控制,气温更低;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锋面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表是我国30°N附近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回答下题。
省级行政 中心城市 | 气温(°C) | 降水量(mm) | |||
1月 | 7月 | 1月 | 7月 | 全年 | |
① | 3.8 | 29.1 | 34 | 151 | 1222 |
② | 7.6 | 28.4 | 20 | 171 | 1138 |
③ | 5.5 | 25.2 | 7.3 | 230.5 | 921.2 |
④ | —2.1 | 15.3 | 0.5 | 119.4 | 420.5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上表可以看出,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同纬度的四城市气温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根据气温高低比较,四个城市按海拔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①②③④,故本题选A。
【小题2】①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④地,因为四地纬度相同,排除A;人类活动对气候因素的改造作用最小,虽然对气温有影响,但不会这么明显,排除D;依据上题,各城海拔高度不同,这是造成两地气温不同的原因,故本题选C。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大气受热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小题2:关于图中各地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A. A、B两处相比,A处气温较高?
B. B、D两处相比,夜晚B处气温较高
C. B、D两处相比,白天B处气温较高
D. A、C两处相比,夜晚A处气温较高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常见的天气系统图示判断。
小题1:图示冷气团主动进攻,故判断为冷锋。
小题2:图示A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气压较高,A错误;B、D相比,B处为阴天,D处为晴天,故白天,晴天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B正确;晚上晴天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则气温低。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比较渭河平原和秦岭积温(≥10℃)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2)分别说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分)
(3)说出乙地形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自然条件。(3分)
参考答案:
(1)渭河平原≥10℃的积温为3500℃-4500℃;秦岭≥10℃的积温为2500℃-3500℃,积温较低。(2分)
渭河平原地势较低,积温较高;秦岭山地地势较高,积温较低。(2分)
(2)华北平原:流水的沉积作用;地形趋于平坦。(2分)
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地表崎岖不平。(2分)
(3)沿河谷呈带状分布;河谷沿岸,地形平坦;沿河流分布,水资源丰富。(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值线,渭河平原≥10℃的积温为3500℃-4500℃。秦岭≥10℃的积温为2500℃-3500℃,积温较低。根据分布位置分析,渭河平原位于秦岭北面的渭河谷地中,地势较低,积温较高。秦岭山地地势较高,积温较低。
(2)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地形趋于平坦。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受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影响,所以地表崎岖不平。
(3)图中乙地形区城市沿河谷呈带状分布。因为河谷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便于生产居住。河流有供水功能,沿河流分布,水资源丰富。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成因,外力作用与地貌成因,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天气系统中,处于相同位置的点是(?)?
A.①和b
B.②和a
C.③和c
D.④和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据图可知:甲为冷锋,①和④在冷气团一侧,②和③在暖气团一侧,①③距锋线较远;乙图中ab在冷气团一侧,cd在暖气团一侧,所以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可持续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