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稳定的离岸风把近岸表层海水吹离陆地,使近岸海区表层海水亏损,引起深处海水上涌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上升补偿流把深海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形成渔场。因上升流带来的是冷海水,使海面水温下降,易形成海雾(多为辐射雾和平流雾)。出现离岸风的地区,海洋水汽不易影响陆地,沿岸一般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故D正确。
【小题2】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来自海上的西风影响,降水多。故D正确。
【小题3】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或地中海沿岸盛行西风),应为北半球冬季(1月)。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快,A错。非洲赤道以南的热带草原为雨季,水草丰美。B正确。中南半岛处于干旱季节,C错。北极地区为极夜时期,D错。
考点:离岸风、迎岸风对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降水量和气温图”,回答问题。
(1)甲图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2)丙图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3)丁图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4)乙图所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3)温带大陆气候
(4)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某日哈尔滨、拉萨、上海、深圳四城市24小时(北京时间)气温实况图。
材料二 雾是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和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后,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出现混浊现象。气温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就越少,越容易形成霾。我国一般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气温状况可能出现在 季,请解释判断理由。(4分)
(2)找出材料一表示拉萨的曲线,并说明理由。(4分)
(3)④城市为 (城市名),进入10月中旬以来,“史上最严重雾霾”袭击④城,空气污染指数多次爆表,据有关部门统计,④城空气质量排在全国最差首位。雾的形成一般需要的条件有:足够的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结合材料二分析此次④城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6分)
(4)汽车尾气常常被认为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读下表,说说受汽车影响中国空气质量比美国差的可能原因。(4分)
| 领土面积 | 汽车保有量 |
中国 | 960万平方千米 | 1亿辆 |
美国 | 937万平方千米 | 2.85亿辆 |
参考答案:
(1)春或秋 四城市温差较大;②城市即上海的日平均气温在23℃左右等。
(2)③曲线 最低和最高气温出现时间都最晚(地方时角度分析);气温日较差最大
(3)哈尔滨 水汽相对充足;空气活动较弱,静风天气多;秋冬季易出现逆温天气;供暖锅炉相继开炉,周边农村大量燃烧秸秆,以及工业、交通、建筑、扬尘导致空气中污染物颗粒多,凝结核多。
(4)有关汽车尾气的国家排放标准较低;油品的质量较差,排放的废弃物较多;交通拥挤现象普遍,燃料燃烧不充分,导致排放的废弃物增多。
本题解析:
(1)由图可知,①②两城市气温最高,所以它俩分别是深圳、上海。③④分别是拉萨和哈尔滨。此时,这四个城市的温差都比较大,上海的日均温更是达到23?C以上,因此,此时应该是春季或秋季。
(2)四地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拉萨的海拔最高,它的气温日较差应该最大,并且,由图可知,③城市的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时间都最晚,因此,其经度位置最偏西,所以,③是拉萨。
(3)根据上面两题,④是哈尔滨。哈尔滨的空气湿度较大,同时据材料,雾的形成一般需要的条件有:足够的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此时为秋季,温差较大,容易逆温,由于逆温大气对流弱,无风天气多,同时,气温下降,导致生活用能增多,加上工业排放,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多,凝结核多。因此,产生雾霾天气。
(4)中国、美国的经济状况不同,生活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也有差异。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油品的质量较差,排放的废弃物较多;交通拥挤现象普遍,燃料燃烧不充分,导致排放的废弃物增多。这些都导致中国空气质量比美国差。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综合应用、环境保护。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暴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气压分布形成分析,甲地位于冷锋附近,受冷锋影响出现阴雨天气;乙地位于暖锋后方,天气应是雨过天晴;丙地晴朗,是受反气旋控制;丁地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力并不强,无明显上升气流。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汉中地区是“中国最北缘柑橘生产基地”,气候温暖湿润,享有“橘乡”之美称。
材料二 不同地区存在不同水资源状况。汉中地区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石坎梯地”(甲图)是汉中地区山区坡耕地整治常采用的一种模式。新疆水资源短缺,但冬季积雪较丰富,开发较少。
(1)据材料一,从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汉中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的原因。(10分)
(2)简述“石坎梯地”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6分)
(3)为了缓解新疆的缺水问题,有人提出将冬季的降雪加以利用,转化成为水资源,对此你持何态度,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共10分) 汉中地区位于秦岭南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北部有山地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受冷空气影响小(2分);地处河谷,地势低,热量不易扩散,气温较高(2分);东南走向的谷地,有利于暖湿气流(东南季风)进入(2分),在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2分)。
(2)(共6分) 石坎梯地可以有效拦截雨水(2分);滞缓径流,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2分);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2分)。
(3)(共8分) 支持(2分)新疆气候干旱,河川径流少,水资源短缺;新疆冬季降雪丰富;将积雪转化为水可以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满足生产生活用水;有利于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理由合理即可,任答三点得6分,只回答观点,不说理由,观点不给分)
反对(2分)将积雪直接融化成水,水量减少很大;积雪融化后,经下渗和蒸发,被利用的很少;积雪比较分散,收集难度大,成本高;人为收集积雪会使局部地区水循环(如蒸发、下渗等)减弱,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理由合理即可,任答三点得6分,只回答观点,不说理由,观点不给分)
本题解析:
(1)气候温暖湿润要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来分析。题目要求从位置和地形来分析成因。从位置来分析汉中位于35°N以南的地区,当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从地形来分析,汉中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冬季会阻挡冷空气南下,故当地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温不会很低;该地处在汉江沿岸,在河谷地带气流不畅,且地势低,气温较高,热量不易散失;而且该处河谷的走向为东西走向,这样从海洋过来的暖湿气流容易进入,且在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当地较湿润。
(2)从图中可以看出“石坎梯地”相当于在梯田边加的一些石坎,这些石坎相当于是梯田的分界线,材料中提到石坎能整治水土流失。故起到的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拦截坡面地表径流,使坡面地表径流减速,这样增加了下渗环节,使地下径流增加,而地表径流减少。
(3)该题为开放型题目,答题时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若赞成就从冬季积雪转化为水资源带来的有利方面以及需要这样转化的原因来答题。若反对就从就从冬季积雪转化为水资源带来的不利方面以及转化遇到的问题来答题。由于新疆位于我内陆地区,常年降水稀少,极为缺水,其生产生活极为缺水,该地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为水资源短缺,而该地降雪多,可以采取该措施。但由于该地沙漠广布,这样转化来的水资源大量蒸发、下渗,使得转化来的水资源较少,导致成本高、收益少。
考点:气候成因的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及新疆水资源利用问题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