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9分)

(1)左上图中甲地区、丙地区共同面临的突出的生态问题是?(2分)。
(2)左上图中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是?、?、?(3分),丙地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酸性土壤(红壤)的改良,其改良措施是?(2分) 。
(3)右上图中①②两种农业发展模式,分别适合于左上图中的甲、乙、丙哪个地区?
①模式适合?地区(2分);②模式适合?地区 (2分) 。
(4)按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左上图中①②这两种农业均属?农业。(2分)
(5)丁地农业生产最大限制性条件是什么(2分)?应该怎样应对(4分)?
参考答案:(1)水土流失(2分)?
(2)旱涝、盐碱、风沙(3分)?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2分)
(3)丙(2分) ?乙(2分); (4)混合(2分)?
(5)热量不足(2分)措施:培育耐寒品种;改良耕作制度;发展温室、大棚生产(任答两点,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和农业生产。
(1)甲位于黄土高原,丙表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故水土流失严重是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2)图示乙地区表示华北平原,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热灾害为旱涝、盐碱和风沙。丙地区红壤贫瘠且粘重、呈酸性,故主要的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和酸性的改良---通过洒熟石灰;
(3)①表示山区的立体农业模式,适宜丙地区低山丘陵面积广;②表示地势低洼地区,利用鱼塘—台田模式治理低洼易涝地,故适宜乙地区的低洼地治理。
(4)图示农业生产都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故属于混合农业。
(5)丁地区位于东北地区,由于地处纬度高,故热量不足成为主要的农业限制性条件。主要的措施:一通过改进耕作制度,适宜环境;二是通过发展温室大棚生产方式等改善热量条件发展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2分)黑龙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水稻生产地,稻米质量上乘,已被南方需求者认可。读材料并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黑龙江省1983-2007年主要粮食播种面积及产量(图10)

材料二:1985年、2000年黑龙江省水稻在当地作物的种植所占比及≥10℃积温均值等值线图(图11)。

(1)写出图10中①、②两线所代表的粮食名称。(2分)?
(2)分析黑龙江稻米质量上乘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水稻;小麦。
(2)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温低病虫害少。(任答三点得满分,共6分,其它答案酌情赋分)。
(3)由于气候变暖,≥10℃积温地区面积增加,水稻种植比重提高(2分)水稻种植向北推进(或范围扩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1)根据两种粮食作物的产量变化,由于杂交良种水稻在东北地区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故判断①表示水稻;②表示小麦。(2)影响东北地区粮食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光照、病虫害等因素。(3)材料反映≥10℃积温地区面积扩大,故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故种植比重上升。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图”,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最大海洋渔场和当前重点开发区的名称:
A?渔场
B?重点开发区
C?重点开发区
D?重点开发区
(2)图中A处形成我国最大海洋渔场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比较B、C两重点开发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和不利因素___________ 。
(4)结合D重点开发区气候、草场和海洋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确定当前及今后开发重点,应在本区建成哪些农业生产基地?
参考答案:
(1)舟山?京津唐?长江三角洲?海南岛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B地煤铁资源丰富,水源不足;C地水运便利,便于从国外输入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但矿产和能源不足
(4)D地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D地周围海域广阔,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西北侧可利用泥质海滩发展盐业,畜牧业基地、热带珍稀动物饲养基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是
[?]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省区轮廓与其对应的简称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地理事物的形状,C为云南省,简称滇或云,故C不正确。
考点:中国的行政区划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