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下图,有关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温度:a > b > c > d
B.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气压:d > a > b > c
C.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④为热力原因引起的下沉气流
D.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侧视图,b处有冷暖气流相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a处气流下沉,温度低,气压高;b处气流上升,温度高,气压低。那么a对应的高空气压低于b对应的高空气压,温度要高于b对应的高空。所以温度:b>a>d> c,气压:a>b>c>d 。③的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若a是海洋b是陆地,则此时可能是白天。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其表现形式,属基础知识的应用,较为简单。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
(2)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_______地找到地下水。
参考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
(2)沉积(堆积)
(3)甲;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A.风能
B.重力能
C.太阳能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原因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照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地震、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等;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势能。故选D
考点: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悉塑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带有较强的识记性,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温度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风速微弱,故称为赤道无风带。读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回答题。
1.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2.图中K地盛行
A.位置相对固定
B.南美大陆分布最广
C.天气状况单一
D.气温年较差大
E.东南风
F.东北风
G.西南风
H.西北风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据材料可知,赤道无风带实际为赤道低压带,该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天气状况日变化不大,较为单一;气压带有季节移动规律;赤道无风带在非洲的分布范围比南美大陆广;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
2.结合图中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得风向。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特征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能结合气压带的垂直气流判断气候特征和全球的海陆分布判断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判断风向。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分析说明。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乙为_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____________地比较好。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地。
参考答案:(1)背斜;向斜
(2)顶部受张力;外力侵蚀;外力
(3)甲
(4)乙;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