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3 位于同一纬度的A、B、C、D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海陆位置差异看,海洋昼夜温差小于陆地;从天气看,多云天气温差小于晴朗天气。所以昼夜温差最小的是C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回答:

1.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2.这种河流在我国的分布区应是
A.湖泊水
B.雨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E.南方地区
F.北方地区
G.东北地区
H.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量与温度呈正相关,所以可知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
2.这种河流多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图是东北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二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1.读上图,分析下列选项中所示的地点可能存在锋线的是:2.有关图中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 、丙
B.丁、戊、庚
C.甲、丙、庚
D.甲、丁、戊
E.甲处为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
F.丙处为暖锋,将向东北方向移动
G.若甲地区为雨雪天气,则庚为副热带高压脊
H.此时朝鲜半岛南端的气压在1015mp和1020mp之间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近地面的锋面往往和气旋结合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出现在低压槽附近。图中丙位于高压脊附近,不可能有锋面,甲处可能受冷锋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根据图中陆地形成高压,我北半球的冬季,甲处为冷锋,将向东南方向移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12年11月5日,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于11月27日穿过了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带,然后驶入浮冰区(浮冰是大陆冰川断裂后滑入海洋里形成的)。这次航程计划于2013年4月返回上海。回答小题。?
1.“雪龙号”11月27日前后穿过的风带和所经海域的洋流正确组合是图2中的2.“雪龙号”穿过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带时,最可能遇到的海况天气是3.“雪龙号”返回上海时4.关于浮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风大浪高
F.晴空万里
G.风平浪静
H.风雪交加
I.赤道上的白天比夜晚长
G.重庆日落 方位大约是西北
南极大陆全部进入极夜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期
浮冰出现频率最大的季节在冬季
浮冰面积缩小会使海水盐度升高
浮冰只可能在南极附近海域出现
浮冰融化后陆地面积可能会缩小
参考答案:1. B
2. A
3. B
4.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 “雪龙号”11月27日前后穿过的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所经洋流为西风漂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故本小题选B。
2. “雪龙号”穿过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时,即咆哮的西风带时,最可能遇到的海况天气是风大浪高。故本小题选A。
3. “雪龙号”返回上海时,为2013年4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往北移动,由于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故A错误;重庆日落方位大约是西北,是正确的,日出东南,B正确;南极大陆什么时间都不会全部极夜,因为有一小部分在极圈外,故C错误;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期,不对,华北平原小麦播种为10月份,故D错误。?
4.浮冰融化后陆地面积可能会缩小,因为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浮冰出现频率最大的季节,应该在夏季;浮冰面积缩小会使海水盐度降低,因为浮冰为淡水资源;浮冰只可能在南极附近海域出现,不对,北半球夏季北冰洋海域也有浮冰出现。?
考点:本题借助科考现象考查自然地理规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试题综合性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各地理事件出现的时间,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华山的地质成因是
[? ]
A.向斜成山
B.背斜成山
C.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D.褶皱形成的高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