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A.热岛效应 B.焚风效应 C.集聚效应 D.雨岛效应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该地区最高点位于第一幅图中,海拔大致范围在1500 m~1800 m。答案选A。
【小题2】北纬52°某地总体位于盛行西风带内,B点的位置位于山顶的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具有明显的焚风效应。答案选B。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示意图及焚风效应。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2012年1月12日至2月9日我国某地气象站每天早晨8时积雪深度、无雪地温和雪盖地温(有积雪覆盖的地面温度)变化统计图。积雪隔绝了地面与大气,阻止了它们之间的热量交换,能够保住土壤的热量。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表示积雪深度、无雪地温、雪盖地温变化的三条曲线依次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
【小题2】下列时间段内,积雪量变化最大的是
A.1月16日~17日
B.1月20日~21日
C.1月27日~28日
D.1月28日~29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阅读关键词 “积雪隔绝了地面与大气,阻止了它们之间的热量交换” 然后就能得出甲虚线为雪盖地温(变化小),其次读图,积雪深度为为0的气温变化应较大,故判断丙为积雪深度。
【小题2】结合上题结论,之间根据丙曲线的变化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题干信息,并结合积雪厚度与雪盖温度的关系,结合图示比较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局部海陆形势和气温分布以及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等温线表示的是_______(1月或7月)的气温分布状况。此时,图中海洋气温_____ (高或低)于陆地,原因是什么?
⑵在右图中绘出甲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
⑶试分析甲地气候的成因。
⑷此季节我国东部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悉尼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月?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
小题2:画图略?
小题3: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海洋的西风交替控制?
小题4:南北温差大,降水普遍较少;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和少雨?高温多雨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甲地的降水量集中于1月,且位于大陆西岸,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影响,该地球位于北半球,则等高线的弯曲反映大陆等温线“凸高为低”,同纬度的陆地气温较海洋低,判断为北半球冬季,为1月份。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气温最低,而7月气温较高,最低月温应在0°C以上,7月气温较高。
小题3: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分析。
小题4:此时我国为冬季,东部地区冬季寒冷少雨。而悉尼此时为夏季,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该地区的海陆位置和降水丰富判断气候类型,并结合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北半球的季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读图能力的训练。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13年9月7日某时发布的亚欧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此时甲地昼夜温差较小,乙地昼夜温差较大。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此时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 )
A.5
B.15
C.25
D.30
【小题2】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L线东南侧降水比西北侧多
B.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为云雨天气
C.印度半岛风速小
D.副极地低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L为一低压槽,由资料和图示信息可判断乙为高压中心其气压值应在1020-1025,甲为一低压中心,其气压值应在1010-1005,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值可能是10-20.选B正确。
【小题1】图为9月7日某时发布的亚欧地面等压线,为北半球的夏秋之交。L线是低压槽部位,是一冷锋系统,降水区应在锋后,即其西北侧比东南侧降水多,A错;图中大部分地区为高气压控制,应为晴天,B错;印度半岛经度在东经80度北纬30度以南,应为图中西南区,等压线稀疏,风速小,C正确;图中北纬60度附近的气压是闭合的气压中心,不是带状分布,D错。选C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气压图和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自然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