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水源条件 B.地形条件 C.热量条件 D.土壤条件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甲位于河西走廊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选C项。
小题2:结合P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地邻近甘肃金昌的镍矿。故选B项。
小题3:图示甲表示河西走廊、乙表示宁夏平原,丙位于青藏高原,共同的农作物为小麦。故选A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根据省(区)轮廓和经纬度分析,该图是包括甘肃、宁夏和青海的局部区域,图中的甲是甘肃的河西走廊,乙是宁夏平原,丙是青海的湟水谷地,三地均有小麦种植。(2)甲地区主要是利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了灌溉农业。(3)乙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而丙所在的湟水谷地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由于海拔较高,所以热量不足,故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 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1)~(5)题。(共16分)
材料1:见下图。
(1)长江上游流域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_;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__?____。(2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选)( ? ) (3分)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4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4分)
参考答案:(1)水资源 水力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2)旱地 增大 (3)BCD (4)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 (5)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护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
本题解析:(1)从地形、气候、矿产、植被方面分析长江上游流域优势自然资源。(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土地类型、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3)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从降水特征、地形、地质、植被方面分析。(5)对策从可持续发展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广东省东莞地区某河流流域从1990年-2009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该图是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统计图。(8分)
根据材料二,你认为自1990年以来,近20年间该河流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变化是:
?类型明显减少,?类型急剧增加,呈现出典型的?过程。其原因是?。(每空2分,共8分)
参考答案:农林用地(或写出耕地、高覆盖度林地、中覆盖度林地其中一个)(2分)
城镇用地(或写出高密度城镇、低密度城镇其中一个)(2分)
城市化(2分)
经济(工业)发展快;收入高,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移民;(答对其中一点可给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和资料分析运用能力。直接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地区农林用地的减少,城镇用地的扩大,反映了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8年,在项目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截至2008年12月31日,经过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管道建设1 860千米,完成了线路施工总量的近94%,72条山体隧道仅剩两条没有贯通,一期管道工程建设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材料二?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3分)
(2)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3分)
(3)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6分)
参考答案:(1)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陇海线
(2)努力开发各种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3)①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骨干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本题解析:本题以川气东送工程为背景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结合图示,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为东西走向,自西向东经过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与陇海线平行。(2)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解决措施要从开源、节流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分析。(3)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意义可参照西气东输的意义,从协调东西部天然气的供求关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宇宙中的地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