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20-03-17 05:00:34 【

1、单选题  2010年9月30日至10月9日,持续的强降雨使海南省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读下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信息可知,遭受特大暴雨危害的地点是
[? ]
A.海口?
B.三亚?
C.万宁?
D.文昌
2.有关造成这次海南省大水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热带气旋活跃,带来持续的强降水
B.地形低平,河流流速缓慢引起内涝
C.中部天然林被破坏,“天然蓄水池”功能减弱
D.沿海房地产、高塘养虾等破坏了地表径流,泄洪遇阻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于北京时间8月10日5:25在浙江省温州苍南登陆。台风引发温州、丽水等地多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全省因灾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台风“桑美”在温州苍南登陆时
A.伦敦时间为9日21:55
B.纽约(74°W)时间为9日16:25
C.东京(140°E)时间为10日4:25
D.长城站(58°W)时间为10日17:25

小题2:台风“桑美”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说明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A.突发性
B.毁坏性
C.复杂性
D.群发性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间计算和自然灾害影响。
小题1:台风“桑美”于北京时间8月10日5:25登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伦敦时间为0时区时间,较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计算为9日21:25。纽约时间为西五区区时,较北京时间晚13个小时,计算得16:25;东京时间为东九区,较北京早1个小时,长城站(58°W)为西四区区时较北京晚12个小时。
小题2:台风“桑美”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反映主灾引起次生灾害,说明自然灾害的群发性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12年9月7曰,云南省弈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 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位置如下图所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分析,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①两个地震先后到来会有叠加效应,余震多;②震源较浅,导致烈度大;③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物抗震强度低,倒塌情况严重;④震中位于县城,人口密度较大。(答出任意3点,即得6分)
(2)①前期发生多次地震,岩体破坏,土质疏松。②灾后持续的降雨,导致土层松动,易形成滑动面;(4分)


本题解析:
(1)地震的破坏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有:①地震震级本身的大小;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即离震中的距离大小;④离地表破裂带的距离;⑤当地的土质,岩性等地质条件;⑥房屋建筑物的质量。依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并不高,但是震源深度只有十几公里,比较浅,故破坏性大;而且是连续发生,当两次地震叠加时,破坏性会增大。依据图中震中位置可知,震中附近人口密集,即震中距较小,且人口密度较大,故破坏性大。根据图中提到的地震发生位置:横断山区附近。此处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差,故破坏性大。因当地经济条件落后,故建筑物质量较差,故破坏性大。材料中还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地震引发了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不仅会影响救援,还会增大地震所产生的危害。
(2)此题可从滑坡形成的条件入手。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形成条件是:地表物质松散;形成一定的软弱面;有一定的动力(重力或者雨水冲刷等)。材料中提到“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说明由于地震导致地表物质破碎,容易形成软弱面,又因多日降水,导致图层松动,软弱,面很脆弱,容易形成滑坡。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下列材料及赣州古城图

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常饱受水患。如下图,北宋刘彝任知州期间,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点,采取分甚排水丛原则和自然流向的办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统,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当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仍能使赣州古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
(1)从自然条件说明,宋朝以前的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4分)
(2)从地理角度说明,刘彝采用的几项措施使赣州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1)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2分);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2分)
(2)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两江)洪水对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任答3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赣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赣州城位于两江汇合处,几乎四面环水,汛期时极易遭受洪水侵袭,所以宋朝以前赣州城容易遭受洪涝灾害。
(2)洪涝灾害的防治具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坚固的城墙如同防洪大堤,可以抵御(贡江、章水两江)洪水对城市的侵袭;依据地势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能在暴雨初期将水排入河流中;当江面洪水水位高于排水口时,水窗能防止江水倒灌;城内的水塘与地下排水管道连接,具有调蓄作用,防止城市内涝。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
(2)A地:风暴潮; 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人地关系思..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