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2020-03-17 05:07:56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2012年9月28日。图中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其绕地球转动方向。对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M公转的角速度比a点大 B.M公转的线速度比a点大 C.M绕地球公转周期为24小时 D.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M为地球同步卫星,即与地球自转同向同角速度,但线速度大于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差)。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
| 甲
| 乙
| 丙
| 丁
| 昼长差
| 0
| 5小时30分
| 13小时56分
| 24小时
| ? 小题1: 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丁丙乙甲 D.丁丙甲乙
| 小题2:乙地的最短昼长值是? A.10小时25分 B.8小时35分 C.9小时15分 D.14小时4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表格,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甲地昼长差为0,说明位于赤道,纬度最低。丁地昼长差24小时,说明有极昼、极夜现象,位于极圈以内,纬度最高。可见昼长差越大,纬度越高。乙比丙昼长差小,乙纬度较低,丙纬度较高。所以C对。A、B、D错。 小题2: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12时减去昼长差的一半,就是昼长的最小值,所以乙地最短昼长是9小时15分,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在图中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CE线为?(晨线、昏线)。 (3)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的关系是? 。 (4)此日A、B、C、D四点中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 (5)这一天是北半球?日。 (6)这一天北极圈与赤道的昼长相差?小时,? 北极圈与南极圈昼长相差? 小时;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全球的分布规律为? ? 。 (7)此时C点时刻为? ,E点昼长为? 小时。 (8) 图中五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 ,等于0°的是? 。
参考答案:(1)注意与晨昏线垂直。(1分)?(2)晨线(1分) (3)D>A>C> B(1分)?相等(1分)?(4)C<D<A<B (1分) (5)冬至日(1分) (6)12(1分)? 24(1分)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分) (7)10点(1分)? 24小时(1分) (8) D(1分)? CE(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D.晨昏圈上的地方时一定是6时或18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平分地球,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只有二分日时才是晨昏圈上的地方时一定是6时或18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完成问题。
 小题1:表示山地的北坡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小题2:随着坡度持续增大至59°,甲、丁曲线数值的差值将(?)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小题3:若图中的时间表示地方时,该圆只能表示(?)

A.经线圈
B.赤道圈
C.晨昏圈
D.极圈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小题1: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南坡,为向阳坡,其次为东坡和西坡,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
小题2:冬至日,32°N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约35°,故当坡度达到约55°时,即南坡与正午阳光相垂直,则甲丁之间的差值最大,之后,随着坡度持续增大,甲丁之间的差值在减小。
小题3:注意图示时间格之间的时差是不均匀的,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排除A项,赤道圈和极圈都应经度差相等,则时差相等,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